慎独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谨慎有德之君子,会时刻保持道德操守,不因隐微而败坏其行,是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君子为人处事的法则,亦是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

慎独需要独处时的自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座孤山,一片竹林,一盏清茶,一袭青衫,一卷书卷。孔明先生在卧龙岗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学习,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为蜀国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假如没有孔明在卧龙岗独处时的淡泊宁静,勤奋自律,怎么会有会有空城计出奇制胜的军事效果?怎么会有长坂坡以少胜多的壮观景象?蜀国在三国中独霸一方的的局面恐怕早已不复存在。正是独处时的潜修钻研,自律不苟造就了一代奇才诸葛孔明。

慎独需要内心的淡然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座孤山,一片竹林,一盏清茶,一袭青衫,一卷诗书。孔明先生在卧龙岗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学习,无论外界风云变幻,无论他人如何是非评说,皆不为所动。即便自比管仲乐毅而“时人莫之许”:即便“关羽,张飞等不悦”;即便“玄德病笃,亮贵为武乡侯,开府治事”蜀国大权唾手可得,他都没有在意,没有畏惧,也没有贪图,而是内心淡然的面对这一切,兢兢业业死而后已。

无论是少年早孤亦或是在权倾朝野,这都是没有任何人监管的环境,而他秉持了内心的那份淡然。假没有他这份内心的淡然,儿时自暴自弃,或者得势后恣意妄为,怎么会有“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的惊艳?怎么会有“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的轰动?又怎么会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赞叹!

正是内心的这份淡然,让他真真正正做到了“慎独”二字,也造就了一代奇才诸葛孔明。

慎独需要时刻的内省

身材不高,其貌不扬的晏婴居住在低湿狭小、喧闹多尘的房子里,粗布短衣、粗茶淡饭,用劣马拉的破车作为上朝的交通工具,从不求奢靡享乐。齐桓公多次劝戒晏婴对自己不要如此苛刻,晏子却坚持每日自省以保持勤俭自重,因他惶恐老百姓们仿效而导致民风失朴。正是因为晏殊甘在奢靡之风盛行的齐国中当异类,每日内省以保持节俭,最终感动了千万百姓,不仅成为有口皆碑的君子,而且促使慎独进一步成为人格完善的标准。

慎独需要终生的修养

一颗黄豆,一颗黑豆。黄色代表善,黑则代表恶。每举一善念,道一善言,行一善事,则投一黄豆入罐:不善者,则以黑豆入罐。明代大臣徐溥以此法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行善事道善言,渐渐地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直到他后来为官,依旧保留着这一习惯,而他的人格也因此获得了世人的称赞。可见,慎独非一日一时之心血来潮的尝试,而是终生守之的工夫,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人格的养成,境界的提升。

独处时的自律,无时无刻的内省,践以终生的修养,是君子慎独不可或缺的条件。反观今日,慎独精神不但没有随着历史的风沙而消磨,反而愈加显现其可贵的光芒。成长路上,需要慎独路标以指明方向;追梦途中,需要慎独明灯以照亮前方。让我们与慎独一路同行,告诫自己不可懈怠,不可自欺,以期完善人格,无悔此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看见女儿吃早餐时翘着二郎腿,建议她放下二郎腿。 她说:“这样舒服”。 我说:“还是要注意餐桌礼仪”。 她说...
    走向阳光的自己阅读 192评论 0 2
  •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中庸》第三十三章)...
    乐德乐阅读 565评论 0 51
  • 明代学者徐溥少年时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 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
    旅情香膏阅读 3,285评论 0 1
  • 上楼梯福祇 〈一〉 伏羲… 我一进门二进厅,三进四进到虎城。 脚踩一步不为多,子子孙孙早登科。脚踩二步两朵金花,哪...
    歌霸神州阅读 17,760评论 0 1
  • 曾国藩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曾国藩说:慎独,内心自...
    石川河女神阅读 208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