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老张今年五十五岁,离异,跟儿子一起生活。
老张结过一次婚,但有过三段感情史。
第一次结婚,嫁给了一个老实巴交的穷小子。说是穷小子,其实也并不穷,因为他有着稳定的工作——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挣得虽不多,但总算是个铁饭碗,旱涝保收。
之所以说穷,是丈母娘眼里的穷,之所以是丈母娘眼里的穷,是因为有人和他相比,出手要阔绰的多。
这位出手阔绰的人,是老张单位的主任——一个比老张大了二十多岁的男人。
这一段孽缘还要追溯到三十年前。那一年,老张还不叫“老张”,而是小张。为了方便讲这段故事,我们姑且统一称她为老张。
那一年,老张二十四岁,我二十岁,我们都在一个镇上的信用社上班。
信用社设在一个庙宇里。那座庙宇是三进院,从北门进去,第一进院是我们工作的地方,第二进院是乡政府,第三进院是庙宇,供奉着三神像。
一进院冲门的北屋是营业厅,东西厢房是我们的宿舍。那时,我和丽香都还待字闺中,合住在东厢房,老张因为已结婚,单独住一间。老张的隔壁是主任的房间。他们的房间都在西厢房。
当时,我们初出茅庐,一脚踏进职场,不谙世事,只知道遵守主任的交待——晚上,无论听到外面有什么动静,都不要出来。村里的坏小子有可能来捣乱,谁开门出了事谁自己负责。
我们谨遵主任的教诲,天一落黑,便窝在宿舍,无论外面有啥风吹草动也不出去。
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并未听到大门外有什么动静。大门也从未被敲响过。夜深时,反而是西厢房里冷不丁会有些声响。但我们知道西厢房里住着主任和老张,心里并不害怕,也不做他想。
后来,时间长了,听到有人八卦老张和主任好上了。
起初只是些风言风语,我们还不太相信,因为老张并不是一个漂亮的人,虽说身材苗条,但五官并不秀气,看上去粗枝大叶的。而且,平时我们和老张交往,看着她也不是那种招蜂引蝶的人。
老张不招蜂引蝶,但架不住主任的有意撩拨,一来二去,两个人便从暧昧到了暗度陈仓,再由暗度陈仓到了明铺暗盖。
当然,我们知道这事时,整个银行系统已经传遍了,反而是我们住的最近的两个人是最后知道的。这大概就是灯下黑吧!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和丽香年龄都小,根本不留意男女之间的蛛丝马迹。
后来知道了他俩的事后,便多了一份留意。原来夜深人静时,西屋的动静是从老张的屋里传出来的。
后来,时间长了,老张也不再背着我们,和主任眉来眼去时也不再遮遮掩掩。主任更是明目张胆地给老张吃小灶,我们也不给她计较。谁让人家和主任的关系不一般呢!
这样的事时间一长,老张婆家也听到了风言风语。虽然老张百般不承认,但终究纸不能包住火。小两口为这事经常打架生气。老张一赌气带着孩子住在了单位。有一次老张外出学习半月,把八个月大的儿子送回了老家,让婆婆照看几天,结果等老张学习回来,想要把儿子接回来时,却被婆婆拒绝了。
婆婆说,你可以走,把孩子留下。
就此,老张离了婚,净身出户,儿子留给了前夫。
其实,老张走到这一步,除了自己的把持不住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她母亲太贪财。
那时,主任每次偷偷送老张回家时,总是往老张娘家送这送那,高档烟酒,高档水果,应有尽有。
老张母亲翻盖新房,主任给买的砖,买的水泥,房子盖好,又买了全套家具。
主任不但出手阔绰,还把老张由临时工转成了正式工,那可是铁饭碗,是改写人生的重要一笔。
除此之外,主任还利用人脉关系,给老张的弟弟和妹妹都安排了工作。
在这一系列糖衣炮弹的轰炸下,老张娘家彻底沦陷。老张母亲的眼里,再也容不下当小学老师的穷女婿。
每次女婿上门,老张母亲都不待正眼看一眼,一张嘴就是“穷小子来了”。
当老张娘家人沉浸在主任的糖衣炮弹里不能自拔时,老张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就这样老张离婚后,死心塌地跟了比他大了二十多岁的主任。这已经是我们系统里公开的秘密。
老张自从离婚后,便也不再躲躲藏藏,知三当三,和主任明目张胆地做起了露水夫妻。
主任的家远在在农村,媳妇是农村人,大字不识一个。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男人在外面生了二心,有了外室。
然而,自古唾手可得的东西,往往比草贱。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六年,人的喜新厌旧的劣根性在主任的身上赤裸裸地彰显出来。渐渐地,主任对老张的态度变了,由原来的你侬我侬,黏黏糊糊,变得越来越冷淡。
当老张发觉不正常时,已经迟了。原来主任又看上了一个比老张还年轻的女孩。
老张没哭没闹,两人的关系就这样不清不楚地走到一起,又不明不白地渐行渐远。两个人谁都没挑明这件事,但谁又都知道,这段关系走到头了。
后来,主任终归因为再在一起天天见面实在别扭,便借故把老张调到了另一个信用社。
自此,老张与主任彻底划清了界限,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和主任分开后的老张,在另一个单位一心扑在业务上,业绩一直是社里的领头羊。深得领导的青睐。一开始老张刚调过去的时候,还有同事在背后指指点点,说起她和主任的花边事。老张隐隐约约也听到过几句闲言碎语,虽然心里也难过,但又没法反驳,只能打掉牙齿混血吞。谁让自己又过那么一段不堪的经历呢!
后来,同事们之间相处的久了,也都渐渐了解了老张的为人。知道老张是个实在人。猜测当初应该是因为年轻阅历浅,被主任忽悠的,中了老狐狸的圈套。
再加上老张的工作兢兢业业,业绩又好,所以大家对她的态度渐渐有了缓和。
又过了几年,老张经人介绍,认识了老王。老王是包工头发的家,媳妇两年前因病去世,留下了两儿一女。
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小女儿正在上大学。
老张和老王认识后,本想着嫁进王家,安安生生过完后半生。但老王两个儿子不同意。两个儿子的意见是,老张和老王可以在一块儿搭伙过日子,但不能领结婚证。原因只有一个,对他老爹的家产不放心,怕老张以后分家产。毕竟老王的岁数比老张大不少,老了肯定会走到老张前头。到时老头一走,这房子存款,还不都是老张的!
还有一点,若是两人结了婚,老张百年之后就要和老王埋在一起。这是两个儿子不能接受的。父亲的旁边,只能是母亲,不能是其他女人。所以,两个儿子坚决反对他俩结婚。
看着老王俩儿子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老张觉着很受伤。想着,要不就算了,自己过也一样。
但老王自从认识老张后,几乎天天来找老张,每次来时都不空手。一出手还很阔绰。看得出,老王手里是有几个钱的。而且对老张不吝啬,舍得花钱。
正在老张犹豫着和老王继续交往,还是断掉联系时,发生了一件事,让她决定和老王交往下去。不能结婚就不结了,只要对她好就行,只要她身后有个依靠就行。
原来,老张接到了前婆婆的电话,前夫前一段时间突然去世了,孙子实在管不了了,让老张去接孩子。
原来前夫自从离婚后,一直没有再婚。前一段时间,突然觉得头疼,没来得及等到下课,便瘫倒在了讲台上,送到医院时,人已经没了。后来医生说,是脑子里长着一颗瘤子,因为受到某种刺激,引起情绪激动,瘤子破裂了,所以人当场就没了。
后来才知,是因为课堂上一个调皮孩子跟他顶嘴,他没控制好情绪,暴脾气一上来,突然就栽倒在地,就这么去了。
学校象征性地给了一些抚恤金,这事就算过去了。
前夫走后,儿子一下子接受不了,开始不好好学习,逃课上网,成绩一落千丈。老师打了好几次电话,说再查住一次翻墙上网吧,就让他退学。婆婆眼看着自己管不了这孩子,这才给老张打来电话,让她接走孩子。希望孩子跟着妈妈生活,能收收心,不至于成了废材。婆婆也想开了,反正这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她们家的根。
多年单身惯了的老张,突然多了个孩子,也多了一份花销。就老张的那点工资,马上变得紧张起来。
这时正好赶上老王来了,送钱又送关怀,老张也就默认了这种关系。
两人没结婚,隔三差五老王过来住几天,有时儿子住校走了,老张也过去老王那边住几天。
就这样,两人两边倒替着住着,日子也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
还别说,这老王挺靠谱。对老张那是没得说,舍得出钱也舍得出力。老张想家里添个啥物件,只要老张张口,老王就没犹豫过,包括老张儿子的学费和补课费,但凡老张张了口,老王的钱马上就到位。
你说,这日子过到这份上,老张还能说啥呢?只能一心一意对老王好。
就这样,老张和老王一起过了十多年。老张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儿子也到了娶媳妇的时候。
老张现在住的房子没有电梯,小区的环境也不好,属于老破小。现在的女孩都现实的很,谈对象房子是首要条件。
于是,老张把想买房子的心事给老王说了。老王听了,当时没说什么,只说,让我回家一趟,过两天回来。
老张看着老王离去的背影,想着,老王这次怕是不给出钱了吧!毕竟买房子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么大一笔钱,即便是老王愿意出,他儿子们也不同意。
不出钱,老张也没意见,这么多年,虽然名不正言不顺,说起来不好听,但老王对老张可是一心一意。
没想到一周后,老王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定期存折,他把存折交给了老张,说道,我可是把我的养老钱给你了,也把我这一百六十斤交给你了。
老张打开存折看了一眼,连忙又给了老王,说道,这么多都给我,你孩子们没意见吗?
老王说,闺女出嫁了,婆家有钱,闺女也看不上我这俩钱。两个儿子,我把现有的房产前两天给他们过了户,都归到他们名下了。这现金是我留给自己的,他们都知道。至于我怎么花,花到哪儿,倒是不用给他们说。只是,我这钱若是买了房子,我以后吃喝就靠你了。
老张听完,感动的一塌糊涂。拉着老王的手说,你这么有情有义,以后不管日子过成啥,有我一口,就有你一口。你做了我儿子亲爹该做的事,你就是儿子的爹。咱老了,不能动了,他怎么管我,就怎么管你。
老王也被说感动了,抹了一把脸,说道,明天就去看房子去,房子定了,媳妇就来了。
第二天,一家三口去看了新楼盘,交了首付后。按老王的意思,既然卡上有钱,就全款交了,省的以后月月还贷款。
老张不同意,说道,咱都岁数大了,万一身体有个痛痒,手里要有看病的钱。房子交了首付,对外人说起来,咱有新房子了。贷款的事,让儿子慢慢还。
房子定了后,真的就像老王说的,房子有了,媳妇就有了。
不久,儿子谈了个对象。正好第二年,房子也交工了。简单装修了一下后,儿子结了婚。
老张对老王说,儿子结婚了,以后就咱俩做伴了,咱也享受享受晚年生活。
正当老张和老王要好好享受他俩的晚年生活时,有一天老王和老张饭后遛弯时,突然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老张赶紧打了120救护车。
老王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心梗,抢救了半天,最终无力回天,就这么走了。
老张给老王的儿子打了电话,两个儿子来到医院,问明原因,倒也没说什么,直接把老王拉回了家,和他们的母亲葬在了一起。
至此,老张和老王的缘分就这样戛然而止。
老王走后,老张很是伤心了一阵子,总是躲在家里不出门。儿子让她过去一起住,她也没同意。因为家里有老王的气息。
虽然老王和老张是半路夫妻,严格来说,也不算是夫妻,但老王给了老张最朴实的爱。爱的毫无怨言,爱的细致入微,爱的倾尽所有。
老张是不幸的,一生经历了三段感情,最后依然是孑然一身。
老张又是幸福的。年轻时虽然走了一段弯路,怨自己被利诱冲昏了头脑,没有带眼识人,做了傻事。但好在后来遇到了老王,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真正品尝到夫妻之间的温情。
但遗憾的是,老王走的太早,老张的年龄处在谈死太早,谈爱又太老的尴尬阶段。余生不长,也还有几十年要过。
老王走后,老张守着老房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偶尔出去买个菜,一直闷在屋子里。
我们见她如此,生怕她闷出个三长两短来,隔三差五叫她出来坐坐。出来了,她也是闷闷不乐,不再像以前那样侃侃而谈。
我们都是一起走过几十年的老朋友,说话方便。有一次,我说,老张,要不再找一个吧!虽说咱这岁数不年轻了,但余生还有几十年要过呢!找个做伴的吧,夜黑早晚,跟前有个人,万一有个病,有个痛的,身边有个端水的。说个不好听的话,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至少有个打120的。
老张说,再找也找不到像老王那样的人了,他是对我真好。万一找一个身体不好,脾气不对的,三观不合的,那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老了再说老了的事。
老张这么一说,想想也是这么个理儿。一个屋檐下过日子,一个锅里抡勺子,那可得是个知冷知热,能说到一起的人儿。否则,那不是享福,那是添堵。
现在的老张,偶尔来我的店里坐坐。对了,我退休后开了一个小店,卖些日常用品。生意时好时坏。不忙的时候,我俩闲聊一会儿。有时她来时,正赶上我忙着,她便在一边看会儿手机,或发会儿呆。
虽然老王已经走了一年多,但老张的情绪始终提不上来,每次来店里,都是蔫蔫的。
有一天,我发觉老张有一段日子没来店里了,就给她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的老张一反常态,高兴地跟我说,儿媳生了,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她在家伺候儿媳坐月子呢!
放下电话,我也放心了。老张又活过来了。
现在的老张不想别的了,一门心思扑在孙子身上。时不时地给我发几张她孙子的照片,高兴的不行。
老张又开启了她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