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撤退的是人,撤不走的是家国情怀。

一片荒芜的海滩,三十多万士兵等待救援撤退。

这一幕,发生在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西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第一次知道《敦刻尔克》,是通过电影的宣传海报。

主演芬恩·怀特海德匍匐在地上,导弹就在他的身边炸开。说实话,这位小哥长得和我初中时期喜欢过的一个男孩子非常像,清瘦的身材、俊朗的面容。尽管这样一个让我入“坑”的缘由十分滑稽,但我还是想看这样一部“奇迹”的历史片。

01 - 战争

故事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

影片通过3条线,不同的角度来交代这场大撤退,一是以英国士兵汤米为视角,二是以英国船长道森为视角,三是以英国空军法瑞尔为视角。

这三种视角,故事不一样,却也一样——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和对国家的热爱忠诚。

在人们的固有观念里,一场战争只有赢了才能获得欢呼与庆祝,在一些影评里,甚至看到有人说这样的撤退是耻辱,拍出来是为了什么?

拍出来,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有些战争讲究的不是操起武器拼个你死我活,而是有战略性的、尊重每个人的性命的。战争虽然冷血,但也会有温情,有热血,有信仰。

在德国精锐部队的紧逼下,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

他们的计划是力争撤离三万人。然而这支杂牌船队就在这样危险的情形下,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

三十三万五千人!

光看数字就已经让我热血沸腾了,拯救了这么多人,难道不也是一种光荣吗?难道英法两军保留了战斗实力,也称不上是胜利吗?

尽管这是一场大撤退,却是一场大胜利。

02 - 士兵

汤米:第一条线就是以汤米的视角进行的,诺兰将他刻画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台词很少,我们却能在他的实际行动中发现他的善良和纯朴:他会帮那个法国士兵吉布森埋葬死去的英国士兵,会和他一起将受了重伤躺在担架上的士兵越过重重人障(尽管是为了坐上那条船离开敦刻尔克);他还会在吉布森遭到怀疑和排斥时,对他伸出援手,尽管他不是救世主般的英雄,在那一刻,敢对他们说“不”的人,已经是非常勇敢了。

在他为数极少的台词中,有一句话让我十分动容。他说:“我只想回家。”

据了解,在真实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参与作战的都是年轻且没有经验的士兵。汤米的这句话,立刻击中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他们除了是为家国奋战的士兵,还是牵挂父母家庭的孩子。

相信汤米在经历过这些事情后,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

吉布森:

吉布森是法国人,为了逃生,他假扮成英国人混进英军队伍中。他可能是士兵中最有危机意识的人。在救生船上,他没有和众人一起进到温暖的内舱吃饼喝酒,而是选择到甲板外,寻找求生通道。

他亦是善良的,在敌军放了鱼雷轰炸船只后,他没有立刻跳水逃生,而是冒着危险返回船只,打开了船门,让更多被困的英兵能够及时逃脱。

法瑞尓

法瑞尔是一名英国皇家飞行军官,他驾驶的喷火机将敌人击落后,汽油将尽,为了保护剩余撤退的士兵,法约尔放弃了跳伞的机会,再次击毁敌舰。

但此时已经离地面不到安全距离,跳伞是无法在落地前张开的,好在法约尔技术惊人,最后成功降落,却被敌人团团围住。

他为英国做了很大的贡献,在被迫降落前受到了大批士兵的欢呼喝彩。

这与尾声部分有士兵讽刺飞行员没有作为时,船长道森对飞行员说了一句:“船上的人都记得你们的功劳。”

用生命去为国为民的英雄,世人都会铭记一生。 

03 - 船长

船长道森是我在这部影片里很佩服的一个人。

他和小儿子彼得,还有彼得的同学乔治,不惧生死,毅然前行。

他果断勇敢,对敌军的飞机型号十分熟悉,甚至对飞行作战也十分熟悉。

他爱国,也爱每一条性命。

海军士兵嘲讽他连枪都没有,这只是一架普普通通的家庭游船,用什么和敌人作战时,这句话,也是观众想要问的。

这不是送死吗?

显然,我们都低估了老人的实力。

他的大儿子,曾在参与战斗后的一周后英勇牺牲,道森从此将敌人的资料都牢固记住心里,尽管儿子牺牲了,他仍为他感到骄傲。

“没有国,何来家?”

这便是道森一意孤行,一腔孤勇前行的原因。先有国,才会有家,国家的含义与重要性,他比许多人都要明白。

后来,当他们历经千辛回到祖国后,进行交接时,有士兵感叹:你这条小船上居然能藏着这么多人!

别看它小,它的勇气,也许能穿越这片深海。

04 - 指挥官

指挥官亦是这部片子我尊重的人之一。虽然影片并没有大篇幅去描写他,但影片尾声的那一幕让无数人动容。

英国大部队都撤退了,指挥官却是最后一个就在敦刻尔克的人。

他说:“我要留下来帮助法国盟军。”

他身居高位,却甘愿走在最后,看惯了现实生活中种种官僚作风,你会发现,像指挥官这样的人,才值得被称为「好官」。

他留下来做什么?为了帮助他们的同盟军——法国军队。

他不仅对自己国家的士兵负责,还无私地为他国尽力。这样的情怀,让人动容,让人敬佩。

05 - 人文主义

影片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片段,当汤米和阿莱克斯回到祖国,在一个老人处领毛毯时,老人说了一句“小伙子们做得不错!”,阿莱克斯说:“我们是活着逃回来的”,老人笑道:“这已经足够了啊!”

是啊,战争中,没有人伤亡,便已经是胜利了。对于英国民众来说,他们回来不是逃命,而是回来保护他们。

《敦刻尔克》散发着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它告诉我们,生命比胜利更重要,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微不足道。

无论是活着的,还是受伤的,只要没有死去,都应该受到尊重,无论身份地位如何,应该一视同仁。

这不是耻辱的逃命撤退,而是以退为进的军事行动。影片结尾原声保留了当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关于大撤退的重要讲话:“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要不惜任何代价保护我们的岛屿,我们要在海滩上战斗,我们要在在登陆点战斗,我们要在田野里河街道上战斗,我们要在山地战斗,我们永不投降。

即使这个岛屿或者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但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会在英国舰队的武装保护下,继续抗争,直到终于有那么一天,新世界会发动它一切的力量,挺身而出,去拯救和解放旧世界。“

突然想到了电影海报上的那句话——“当40万人无法回家,家为你而来。”

当你在外遇到险境,不要忘了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也有自愿前来的民用商船,也有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英国船只浩浩荡荡驶向敦刻尔克海滩时,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在心中涌现,正如《战狼2》中出现在护照背面的那段话一样,如此振奋人心、令人热血高涨。

撤退了的是人,撤不了的,永远是家国情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被德军前后夹击的紧急战争形势、茫茫三十几万人等待的海滩、背水一战,向生而逃的大撤离…… 第一个主角英国士兵汤米出现...
    白露Lin阅读 476评论 0 1
  • 9月初最火的电影恐怕就是《敦刻尔克》了。国外上映比国内早大约一个月,所以很早以前,影片的预告、宣传就在很多平台刷屏...
    拓月阅读 1,010评论 0 2
  • 老师教给了我们一句英文 I like you but I just like you.刚想说这句不错,老师又告诉我...
    寒璃落阅读 105评论 0 0
  • 这会是一篇先负后正的文章。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立春尚且记忆犹新,如今惊蛰却已经快要结束了。 对于我...
    TheSound阅读 334评论 0 0
  • 【同读一本书.张磊沙】2016-3-2-16 —《谈话的力量》 原文:莎士比亚曾写道,所有演讲者都同时给听众两个演...
    张磊沙阅读 550评论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