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聪《李老师答问》系列(10)-讲练如何来结合

《李老师答问》(10)

原创作者:李本聪


讲练如何来结合

问:在很多教研场合,我经常听老师们讲,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讲练如何来结合,李老师,我想请教您这个问题。


答:讲练结合,我觉得不是问题,但也还说不上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回忆我们当年的学习生活就知道,老师在黑板上教“山、石、田、土,日、月、风、云”,一边教,一边说,一边带领同学们进行书空:一横、二竖、三横,土,泥土的“土”。这个过程是什么,讲练结合,很自然的事情。读中国教育史,你可以知道,旧时私塾里的先生,也还是非常重视这一教法的。譬如教学生读《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先生在前面教读,学生就在后面跟着先生练习读。讲练不但从来没有分过家,而且是结合得很好。今天的语文课,更进一步,无论小学还是中学,老师授课内容完了,接下来就是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动口、动手、动脑、动笔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回忆老师所教,要消化吸收,要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形成能力。要在旧知的基础上构建新知。然后继续出发,一次又一次地去猎取知识,认识未知世界,发展自己,进行精神生命构建。

讲和练虽然是教学的两个步骤,但它们是一体化的,不要把二者割裂开来看。即便是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的村民委员会选举,高音喇叭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表面上那纯粹是播音员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在教化大家,其实它还有遵照执行一环在里面。这一环就属于练的范畴,仍然是讲练结合。教育的方针政策,写在红头文件里,这样神圣的东西,最后还是要化成学校的行动,化成教师的行动,产生改变学生,改变社会的力量,才起作用,否则还制定它出来干什么。学习知识,老师,你讲我不会;你让我摸摸,我会一些了;你让我来做,亲身实践,我会了,体验深刻了,这是教学不能违反的规律。一切知识,学生只有在实际训练中才能学会,实践出真知。你教学生写作文,光讲,告诉他许多技巧,最后还是学不会。但只要要求学生不断地写,把教师课堂传授的东西,转变成学生的练,转变成具体操作,讲就一定会发挥作用,化为学生的本事。

要说这是个问题,还在于课堂上老师讲多和讲少。完全不讲,丢份导学案在那里,同学们,你们自己去学吧,自己去做作业吧,这样的教学行不行?肯定不行。你这样教,究竟是导学案在教学生还是老师在教学生?本末倒置,教学就失去了意义。讲多讲少,不是预先备课决定的,是课堂实践决定的,是由课堂生成来决定的。学生不懂的地方,老师就得多讲一讲;学生疑问多的方,老师就得多解惑解惑。我觉得有条教学真理,需要重申,那就是学生懂的就不讲了,学生不懂的老师才来教。至于怎样发现学生懂与不懂,留待以后专门叙述。也还有一条,那就是有的老师知识渊博,思想新颖,观点前卫,口才绝佳,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多讲一点无妨。这样学生可能更加受益,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作者:李本聪,男,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教师,副高职称。云南省特级教师。自幼患有小儿麻痹,坐轮椅上下班,担任过21年小学副校长。先后在国家、省、州、县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教研文章二百余篇。出版86万字教育专著《做个爱思考的老师》。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请留下一点痕迹呗,您的点赞、留言、想法都让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声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问题导学”模式解读 什么是“问题导学”模式? “问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
    随缘66阅读 7,840评论 0 4
  • 如果自我成长方法定价错误,我们就会持续陷入低水平的勤奋中。花去时间和耗费精力,得不到自己心中想要的价值积累。 价值...
    赏花戏蝶阅读 3,593评论 0 1
  • 一,早上老公不上班,把小宝抱给婆婆,我们一起睡了回笼觉! 二,大宝没醒之前,爬楼学习,理解了“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小溪8619阅读 694评论 0 0
  • 我竟然被追杀了 可怕的是 无处藏身 那个杀手 如影随形 吃饭的时候 睡觉的时候 甚至 我在马桶上 我不能报警...
    种非虫阅读 1,859评论 0 4
  • 我们村有条河自东向西流过。说是河,但其实很多时候它只能算作宽广的小溪,只有在地势突然降低的时候,河水才陡的变深。 ...
    官官抓阄阅读 2,41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