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讨好别人、拖累自己|《爱是一种选择》

阅读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了解自己的一些心理表象下,真正的问题根源,并找到自愈的方法。这本书给了我满意的答案。


拖累症

就广义而言,拖累症可被定义为“对人、行为、事物的沉溺”。拖累症是指希望通过控制外在的人、事、物来控制内在的情感。对拖累证而言,“控制”或失控是他们生活的全部重心。

当一个拖累症患者的沉溺对象是一个人的时,他们之间就形成一种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拖累症患者会因为太受另一个人的羁绊,以至于他的自我、个人价值——严重受到钳制,甚至可能因为他人的个性和问题,而把自我完全抹杀了。

此外,拖累症患者也好比一个吸尘器,疯狂地把人、化学药品(酒精、药物、毒品),或其他东西——金钱、事物、性、工作吸向自己,他们无止境地挣扎,拼命想要填满心中的情感空洞。

最大的悲剧就是拖累症患者有世代相传的特性。第一代家庭若出现严重的拖累症,他们的子女将不自觉吸收这些问题并将之带入新的家庭。沉溺或失调的形式每代可能不一样,如一名酗酒的父亲生出一个工作狂儿子,这个儿子又生出个挥霍无度的女儿。形式虽然改变,但实质没有变。这种可怕的破坏力量,摧毁了一代又一代的家庭。


拖累症的起因———枯竭的储爱槽

拖累症在人们心中的运作方式可用一个四层大蛋糕来说明:

最上层代表你表现出来的、别人看得到的明显外部特征。如一些沉溺行为,包括工作狂、暴怒狂、强迫行为等。

第二层是人际关系,拖累症者患者发现,他周围所有人际关系都扭曲了。

第三层是通常认为的罪魁祸首——各种形式的虐待。

第四层,才是拖累症的深处根源,即爱的饥渴。


过去的悲剧不断重演

在正健康、正常运作的家庭中,从你出生起,父母便不断将爱从他们的储爱槽里添加到你的储爱槽里。到你长大成人,离开原生家庭,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庭时,你的储爱槽已经被注满了爱。现在,你也准备好将爱注满你的孩子的储爱槽,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但在拖累症患者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因某种原因无法给予孩子所需的爱,那么孩子的储爱槽里最多不过被注入了一半爱。如果父母中一人本能地为了满足自己受伤的情感需求,还从孩子那里寻求支持,那还可能发生储爱槽倒流的现象。

因此,如果为拖累症再下一个定义的话,就是“储爱槽处于枯竭的状态”。


拖累症患者通常在童年时期受到不同程度的虐待(也就是关系蛋糕的第三层)。虐待通常消极虐待和积极虐待两种。积极虐待包括愤怒的责备、情感或言语上打击孩子,这会给受害者留下看不到但感觉得到的伤痕。消极虐待更不易被发现,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因太专注于某些事物而无法满足孩子在情感、心理或物质上的需要。

虐待导致受害者在童年时期的情感需要未被满足,当他们长大成人后,往往会出现重复性的强迫行为,他们强烈地想重建过去,因此过去的悲剧就不断重演。

第一个原因是“如果事情重新来过,我这次一定可以处理好,我可以治愈我的伤痛,我知道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第二个原因“因为我对那个糟糕的原生家庭负有责任,所以我理应手法,我受苦是罪有应得”;

第三个原因“渴望熟悉的环境、寻找旧日的安全感”。


以上是对拖累症的基本概念和起因分析,下一篇将对拖累症延续的因素——沉溺、否认、愤怒作重点讲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