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一百三十二)2023-04-23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十五

文/李现风

2023年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以以下三个出发点为目的:

一、书中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书中的值得借鉴的做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技巧;

三、书中的美句,有鉴于哲理性的句子,提升自己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教育文化水准。

读《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作者刘儒德读书笔记十五:  

  第一部分面向全体学生亲近全班

18.群体去个性化现象-----集体在做我也在做

21.(1)“大家都这么做。”这句话被无数人当作借口运用了无数次,为他们自己也这么做而开拖。这就是群体去个性化现象。处在群体中的个体,因所处环境导致的匿名性或责任分散性而失去个人感,会违反他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常常遵守的行为准则,表现出非正常的行为倾向。

(2)《礼记·中庸》说:“君子慎其独”。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和谨慎的。

 19.控制感-----我们的班级我们做主

22.(1)控制感是个体关于自己能否控制自身和周围环境的一种主观信念,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

(2)学生们从争执到最后达成一致,不但完善了班级制度,更重要的是,更加遵守和信服这一个由自己参与制定的班级制度。

(3)在日常管理中,张老师采用了“专项任务组+班干部+小班主任”的管理制度。专项任务组包括卫生组、设备组、纪律组、锻炼组等,各司其职;专项任务组的直接“上司”是对应的班干部;小班主任的工作则是听取班干部的工作情况汇报并进行监督检查。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参与了班级管理,再加上小班主任是通过竞选轮流担任的,学生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4)控制感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有效地增加我们的积极情绪和积极行为。张老师赋予学生控制感,将班级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交到学生手中。全班学生一起自主制定规则,“学生行政班子”自主管理班级。张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将自己从繁琐的、纷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了出来,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感得到增强,久而久之,班级的整体素质和凝聚力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5)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得班级管理趋于民主化、合理化,也提高了学生们“参政议政”的主人翁意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