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这一天,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年之中极为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时刻应是晚上的年夜饭。
家里的人不管是相距多远,工作学习多么繁忙重要,总是要克服一切空间上的距离、时间上的困难聚到一起,围成满满一桌,吃一顿年夜饭。老话说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传统的年夜饭一般都是在长辈家吃的,儿子辈的带上孙子辈的,祖孙三代甚至四代人,在这一天都会按例到场。
做出一顿丰盛好吃的年夜饭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我最近才体会到的。
小时候,全家人一起进出于厨房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只在外边上蹿下跳、蒙耳放炮。长大后,我也只是在吃饭时节回来报到,再后来开始进厨房帮忙剥个葱切个蒜什么的,这才发现里面的热闹。
通常是中午草草吃过一顿炖骨头(这一天的炖骨头,一般是不放菜的,为的是有剩余时比较好存放及处理,这在过去那缺吃少穿的年代,全吃肉当然是好事,可放在今天,就只能用草草来形容了)后,凡是有闲的大人们就都一起到菜场买菜。一来是人多好提菜,二来是好综合全家的口味,能做出一顿老少皆宜、全家通吃的饭菜。
在北方,年夜饭的讲究和习俗是比较隆重且形而上学的。像饺子、油饼、馒头、炸糕等各种寓意美好的吃食一定是要有备无患的。
还有像年年有“鱼”、扒钱“蹄子”这种应该无席不有的好菜,即使家里人不怎么爱吃,也是不能淘汰出场的。
遵循了以上两个原则之后,接下来的菜品,就都是务实派了,什么菜好吃就做什么吃。
有一个菜是我记忆以来年年必有的,那就是扒条肉。确切地说,这其实是河套硬四盘中的一个硬件菜品。
做这道菜,首先是一定要买上好的五花肉。把带皮的五花肉切成十厘米见方的大块洗净后,先放入沸水中焯并撇去血沫。
捞出来放入加了姜、葱、蒜和一点料酒的锅中煮个七、八成熟,再下油锅中炸至四面焦黄。待到吃的时候,切成薄片,码在碗里上笼蒸熟(据说这个过程可把肥油全部淅出而使肉全然没有了肥腻的感觉)装盘,上面撒上切碎的葱花即可上桌了。
肉上面铺的鲜嫩碧绿的碎葱花,使得菜相极为诱人,吃时再沾上一点用醋和蒜之类的东西调制好的蘸料,真是好吃得话都顾不上说了!
当然,这个菜的具体操作步骤可能要更复杂一些,没有亲自操过刀的我,竭尽全力也只能回忆出这么多了。
家里吃年夜饭还有一个好玩的事,做长辈的总是要把扒钱蹄子夹给儿女们吃,据说吃了这个新年就能走财运,有人说这是迷信,而我更愿意相信它寄寓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期望与厚爱。
吃饭时少不了喝酒。一喝酒大家话就多了,平常不怎么说话的主,也开始举杯共祝:做生意的财源广进,工作的步步高升,上学的学业有成,各种祝辞层出不穷,较之老年人,年轻一代更能将喝酒的理由无限发挥演绎。
一家人就是这样吃着平淡却其乐融融的年夜饭,一年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