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剪短了我的长发

从小我有一样东西是妈妈比较在意的,那就是我的长发。妈妈小的时候由于身体弱,她的头发很稀少,发质也不好。我的头发虽然不是很黑,但是又粗又长,发质还不错。从娘胎里出来,我就没有剃过头。妈妈总是会带着一点得意的口吻说这件事。所以,小学到初中我一直都留着长发。小一点的时候,自己不会梳头,总是妈妈帮我梳头。她还会买上一些漂亮好看的红丝巾、头花给我扎各种发型。开始我也特别喜欢,还总是跑去故意在同学面前炫耀。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觉得妈妈的手很重,扎头发时很紧,甚至有时会弄得我很疼。我就试着挣扎,可是这让妈妈下手更重、头发扎得更紧,她紧紧地拽着我的头发,同时还要吼上几句。曾经怯怯地请求妈妈让我剪掉头发,妈妈都很严厉粗暴地告诉我:没门,想都别想!

小时候,妈妈特别严厉,也许是因为她是老师。妈妈对我们几个孩子要求都很高。我感觉我总是受妈妈的控制,没有自由的空间。因而到了青春期,自然而然地就和妈妈对抗起来。初三的时候,想剪头发的心情越来越迫切。可是,我依然没有胆量去减掉。于是,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偷偷地减掉一点。那时就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又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怕妈妈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兴奋的是,原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很爽的。那时的我正值青春逆反期,和妈妈的关系每天都是剑拔弩张的,特别紧张。家里每天都弥漫着我和妈妈之间一股浓浓的火药味,战争随时会爆发。到后来,我觉得这样的争吵一点都不好,只会两败俱伤。我决定用沉默的方式来应对妈妈的“河东狮吼”。这一招无比奏效。家里再没有大动肝火的谩骂声了。

上高一了,我决定减掉长发。心里还是有一丝顾忌,于是我就叫我姨给我剪。她不仅是妈妈最忌惮的人,也是妈妈家族里最霸气的的一个人。家族里没人能和她抗衡。原本想着妈妈可能会因为我的短发而暴跳如雷,可结果她却表现得比较淡定。说不清为什么,我心里居然会有一点小小的失落。不过我心中的阴霾散去了不少,我感觉一身的轻松,像是甩掉了千斤的包袱。我也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掌控自己的命运,我应该积极地去面对每一天的生活。于是我开始早起跑步,努力地去学数理化。但是基础太薄弱的我,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虽然我也经常问老师,可还是没有什么进展。我知道其实我只适合读文科。由于小时候受妈妈的影响,我也比较喜欢读书。自己的零用钱就经常用来买《辽宁青年》、《演讲与口才》、《中学生阅读》,《读者》等等这一类的杂志。我看了很多的励志文章,不断地给自己打气。我在内心里暗暗地下决心,我要努力学习,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我要做一个强者。

终于我踏入了大学之门,我选择了英语专业。因为那时我总觉得自己是对英语感兴趣的,学得还不错。直至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其实那是当时的我潜意识里与妈妈的另一种对抗。因为妈妈虽然擅长数理化却学不好英语。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不笨,我努力地把妈妈不擅长的这个科目学了起来,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现在想来,其实很可笑。包括我上大学选择英语专业都和我的母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青春期开始,我就一直和妈妈在对抗。很多选择都故意和妈妈的本意相悖,我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尽管妈妈极力反对,她不止一次地告诉过我,教师这个职业是很累很辛苦的。可我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路。我选择英语专业来学习,仅仅是因为常听妈妈说她自己没办法学好英语。可是工作之后我发现自己总是焦虑,在专业上的幸福感很低。我恋爱、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我也没听我妈妈的,基本上算是和她对着干的。直至我自己有了孩子,做了母亲,与妈妈的这种对抗才有所缓解。我觉得作为父母,是有必要懂一些心理学的。因此,我开始进行了一些碎片化的学习。在一次心理工作坊的学习中,通过与伙伴做咨询,我自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缘由。于是,我开始思考,重新审视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在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母亲的不易。“养儿方知父母恩”,我终于体会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然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职业。我也发现,我需要重新规划我自己的职业生涯。毕竟我对自己的专业热爱不够,这导致了我的自信心也不够,职业的倦怠感也越来越强。我需要去做一些抉择,舍弃掉一些东西,让自己能有更好地发展。这一次,是理智的为自己做选择,不再是和母亲斗气。我希望自己能象当年那样,果敢地将长发剪短,轻松的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听从自己的内心,做好抉择,同时要接纳自己,学会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