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我想对你说什么呢?

      “孩子,当你再读一些书,再阅一些人,再经一些事,你就会明白,一位眼中有光、灵魂有爱的老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的公平与善良、真挚与光芒,会在你清澄的眼睛里映照出这个世界最初的模样,也会在你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未来人生的第一个梦想。”在教师节读读这段文字,不由得让我感慨万千。现在,许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在家中,父母舍不得管;在学校,老师不敢管”。这到底是孩子的悲哀,还是老师无耐?其实更多的是整个社会都在学着放弃自己的责任。

    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天生的创造性而滋生了畏难、怕苦的惰性思想。我亲历的一件小事,既让我这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失职,同时也透过这件事看到社会对教育的缺失。

    其实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某日,我在楼下看见一母亲叫孩子提一袋东西回家,叫顺便再把一件快递拿回去,孩子很不高兴的说:“这么多东西我怎么能拿得了”。这就是一名大学生的畏难!那母亲显然是压住了心中的怒气,和孩子一同取了快递,其实就是一小物件,孩子看了看她母亲说:“你又没跟我说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这么小,如果大东西我怎么拿得了嘛”,这就是孩子振振有词的辩解。

    这事给了我思考:1、什么造就了孩子不愿意做?2、孩子的辩解能否反映现在的大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是否过于狭隘?3、这样的教育谁之“过”?第一个,不愿做。畏难;第二个,狭隘理解,缺乏对事物的了解主观臆断;第三个,谁之过。社会、学校、家庭共同过错。社会的责任,主要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缺乏;学校应试教育急功近利;家庭,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等等……

    于是我就想到中国的家长对老师的期待都是:既手持戒尺又灵魂有爱。说得简单一点,老师既要严管又要善待,老师真能做到嘛?恐怕只有两种情况能做到,一是孩子既听话,学习成绩又好;二是和老师有着特定的关系。

    所以,现在的教育既是学校的,也是家庭的,更是社会的。只是各自承担的角色不同而已。但教育孩子总体应该是:不丢信仰,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做人时懂得规则,在规则中懂得敬畏,在敬畏中不负生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Window 下 sh 文件在 Linux 转码 ​ 因为我组的server经常断网,所以我通常都在本地的su...
    研究路上阅读 1,904评论 0 0
  • P1-P30 在我的内心里其实也梦想这真命天子,我觉得自己的情况和米秀一样,也是想找一见钟情的人。第一眼就可以相中...
    圊韵阅读 26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