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速记 | 那一气呵成的口水文(4)

文/壹見

2020年2月27日14:17


在看书,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这本书买了很久,翻看扉页,已有6年光景,却迟迟没有翻看。

对于此类现象,我习以为常。

很多书当时兴致勃勃买来,买回来后就放在一旁沾灰,有的甚至可怜到还没有拆封。

买书是不是和女人买衣服一个道理,高高兴兴买回家,穿个两三回就尘封衣柜深处,不知归路。

我看书,因为在日更的日子里,越发觉得输入不够,直接导致输出质量不高。

这个现象在我之前写的某篇文中提到过:当你越发觉得以前写的东西幼稚时,别害怕,那是因为你在进步。

如果一直以过去沾沾自喜的话,那么就永远只配停留在记忆里。


书就像一片汪洋。

我选书不分喜好,有时候赶上“某某购物节”,疯狂地买上几本,有时候就是瞎逛瞎买,有时候是到了某个陌生的城市买书纪念,类似于去到某个景点留下“到此一游”。

我看书有时候会跟随趋势,比如自己当下需要补充什么方面的知识。这个属于大众范畴。往往是,读自己不敢兴趣的书很容易打瞌睡,比如学英语,学了那么多年,我到今天对此门学科仍不自信。

大多数的时候,有的人在选书看书时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看什么需要看什么?

喜欢和需要是要分别对待的。

喜欢的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放松休闲类的,可以是居家生活类的,它可以仅凭心情决定;

但需要是截然不同的,需要的可能是门知识,是种技巧,是谋生的工具。

如果,在一堆书中你实在无从选择时,那就别花太多时间在选择上,从左往右快速读下去,读多了,你会筛选出哪些对你有用的。无论是精神食粮或是消遣小吃。


以前我写过一篇文,就是对我历来看过的电影进行推荐,毕竟我是学这个专业的。

推荐理由其实很简单,最感观的体验,最直接的思考,分享目的。

我相信推荐书也是同样的模式,体验+思考+目的,想清楚这三个点,基本的逻辑就建立起来了。


我常常听到一个词,叫做“学以致用”。

一开始,我也很费解这个词的真实价值,因为我很笨,很少,也很难将书本中的知识用出去。以至于我以前的boss总教导我说我差就差在这里。说我看过的书比他多很多,但为什么没他用的好。

我承认我“学以致用”的能力很差,但时至今日,我发现有些“学以致用”只是一种小聪明,是现学现卖,真正的学以致用,是把书中的内容融入到血肉,而不是立刻拿出来卖弄。

作者最厉害的,是把他想要传达的思想分享给读者,影响读者,甚至改变一个人,一群人,一种精神,一个时代。比如鲁迅。比如我现在在看的《文化苦旅》。

不苦,真的,当你遇见一本好书,你会越读越有滋味,你会被文中的故事,情感,人物,场景所吸引,所陶醉。


我突然想把这篇文字公开,因为这篇文字有我选书读书的一些思考。

希望分享给大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