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小概率风险事件会造成严重甚至不可承受的后果,如在驾车长途旅行时没有备胎,恰巧在一段荒无人烟的路上,车胎被扎爆了;偶尔一次驾车没有系安全带,恰恰不巧出事故了;失业了却又突然发现有重疾,且还没有买医疗保险;临上台演讲时,才发现唯一的稿子拿错了或电子文档打不开等等。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者担心,说明如何应对小概率事件的风险,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必须要考虑的。
李笑来老师说风险是藏在时间中的,只要时间足够长,风险一定会显现出来,只不过它是以我们不知道的时间或者方式出现,我对此深表赞同。那么如何应对小概率事件,减轻或者避免后果的严重性呢?
一、冗余备份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再来一份呗,即完整备份。比如人们都有两个眼睛、两个肾脏、两个耳朵、两个鼻孔等等,除了对称性的美观外,更重要的是功能上的备份。又如很多重要的基础设施供电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水厂、通讯中心、热力厂等都是双回路供电,目的就是在某一路停电时,确保整个城市的基本运行。
不过这样做也有弊端,有时候安全和成本和效率之间往往是矛盾的,越是安全越是浪费、成本高昂,或是不可兼得。单纯的为了防小概率风险,完全备份成本可能是无法承受的。因此这就有了退而求其次的办法,那就是最为关键部分进行备份,以取得成本和安全之间的平衡。如上述讲的出远门时必备一个汽车轮胎、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的干部储备、分别放置几把家里的大门钥匙在父母家及办公室等。
另外还有一种方案备份,就是我们常说的B计划,目的就是在确保极端情况下能有解决方案。比如楼梯通道和电梯其实就是两种方案备份,确保在火灾的时候能逃生;城市极端堵车的时候不再乘坐出租车或驾车而使用共享单车、地铁等。
二、风险回避,提高胜率
通过减少暴露在风险环境中的次数、降低风险事件的概率来提高胜算,既在确有胜算把握时才决策行动。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说,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同样、如果担心自己会被海水淹死,就应绝对不要下海玩耍,甚至都不要乘坐海上交通工具;医生已告诫患者饮酒有引发猝死的可能,那么患者应该做的正确事情就绝对不要再饮酒;每次驾乘,100%系安全带等等。
但是上述道理好像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克服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等人性弱点。
三、构建反脆弱(非对称)的系统
脆弱的反面不是强韧而是反脆弱,这是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它的风险四部曲中《反脆弱》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反脆弱指的是极端情况下,反而能获得更大的益处,比如一个雪球从雪坡上滚下去,最后会越滚越大,因此而受益;而玻璃球或铁球都是脆弱的,从高处掉到地面都会变形(破碎);塑料球或者橡皮球虽是强韧的,经过多次摔打依然能保持形状,但如果随着时间推移,橡皮和塑料最终会老化、性能衰减。
因此我们为了增加保障安全,不再纠结或者预测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样的极端事件,可以想办法加强系统的反脆弱性。比如现在我们使用的办公系统、财务支付系统,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人工记录凭证,信息分散掌握在某一个具体单节点(关键岗位人员一离职往往造成业务中断);然后进化到公司内部有一个主服务器,相关的业务信息都可以保存在这个单节点的服务器上;再后来进化形成将相关的信息连接并存储在多节点的服务器上;再后来使用社会化、跨地域的分布式数据云计算中心,进一步增强了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目前快速发展的区块链技术是更进一步去中心化节点网络,理论上想要非法篡改任何一个数据,其所掌握的计算能力必须大于网络上所有节点计算机的51%,于是这样就形成一个悖论,若真能掌握这么大的算力,与其作恶去破坏和篡改,还不如去发展和维护这个系统更有利可图,这样就造成事实上不可能有某个人或组织能够完成对这个数据系统的攻击和破坏,从而维护了该系统的绝对安全。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事物的非线性规律来应对意外。所谓的非线性就是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不成比例的放大或缩小,结果呈现的是不对等、不均匀分布。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购买财产保险。比如,花费可能不到房产原值1%的钱购买火灾险,一旦发生意外火灾时,能获得赔付的金额远远大于保费。又如在军事技术中,远程核打击、先进的无人机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军事力量相差悬殊国家间的军事对比,使原本弱小的国家能凭借单一先进技术获得军事抗衡能力。利用这种非对称性,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改变整个系统的性质,获得了相对均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