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事做好

今天阅读了《重读陶行知》——“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一节,深有感触。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另外,他还特别说道:“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我的感悟是,要关注细节,关注每一件小事,把小事做好。因为:

一、 小事不做变成后患

《小故事大道理》中有一个“一个字与一千美元”的故事,让我们深深认识到:尽量追求精确与完美,是成功者的个性品质。

故事是这样的:美国旧金山一位商人给萨克拉门托的商人发电报报价:“一万吨大麦,每吨400美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萨克拉门托的那个商人原意是要说“不。太高”,可是电报里却漏了一个句号,就成了“不太高”。

结果这一下就使他损失了上千美元。大道理:一个在工作中粗心大意的人,很难取得大成就;一个精灵追求精确与完美的人,不取得大成就才怪。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本周五下午,我正在参加线上培训,突然接到了楼上五年级组刘老师电话:“陈老师吗?你们班上书法课着吧,水房已经进不去人了,又弄得到处都是……”听了她的话,我羞愧万分,赶紧上楼去看,果然是一片狼藉,负责搞卫生的大姐正在收拾整理,我连连道歉。这样的情况出现了不止一次了,我也接到了第二次电话了。因为书法课开始使用毛笔、墨汁了,而孩子们又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懂得收拾整理,也缺乏爱护环境以及集体意识,所以才多次出现上完课去水房时把墨汁弄得到处都是。

  昨天晚上,还有一位家长给我发来微信,说他们家孩子的校服上被另外一个孩子弄上墨了,让我帮助解决。

一堂书法课,引来这么多麻烦,这些都是我平时在管理上的疏忽造成的。当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就应该重视,而不是仅仅批评孩子们,更应该教给他们方法,并且直到真正学会为止。所以,今天的尴尬与警示都告诉我,关注细节,关注小事的重要性,否则就会产生蝴蝶效应,酿成更大的祸患。

二、小事大做促使成功

如果能以大事的眼光和态度来从事小事,每一天的小事最终便成了大事。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举了工人砌墙的故事,以及华应龙老师的成长历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在新网师学员当中,就有很多优秀的榜样,每天只盯住学习、啃读这一件事,看似微乎其微,但他们却能从点滴做起,不断积累,不断精进,最后都成有累累硕果,成为自己学校、地域的翘楚。

三、小事体现个人品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教育子女为人处事时说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父亲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

父亲就对儿子说:

“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

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

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

很多时候,我们忽略的小事,恰恰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性如何。

所以,何为大事?何为小事?其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需要我们辩证地去思考。把小事做好,也是良好素养的表现。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让我们现在就开始从小事做起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