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150《吸引力法则》

      提及吸引力法则,许多人对它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它是一剂毒鸡汤,有人觉得它是获取富足快乐的源泉。曾经风靡一时的朗达·拜恩的《秘密》,就被不少人吐槽为安慰剂、精神鸦片,除了鼓励人做白日梦,实际上毫无益处,《秘密》中所倡导的就是“吸引力法则”。

      埃斯特·希克斯和杰瑞·希克斯的这本《吸引力法则》,其实比《秘密》阐释得更为清楚全面。朗达鼓励人具象化去想象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向宇宙下订单索要它,把它吸引过来,然后心怀感恩等待愿望的实现。他推崇的吸引力法则重视的是其中“想像”与“感恩”的部分,让人误以为光靠想就可以了,给人不靠谱之感。

      而埃斯特和杰瑞提出的“吸引力法则”细化成了三部分,一是吸引,二是有意创造,三是接纳。作者说我们要学会有意运用并控制自己的思想,把注意力放在想要实现的事物上,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排除消极情绪,通过激发内心的原动力将信念或期望转变成具体的行动,并在接纳中不断完善和调整自我。当我们把全副精力都集中在想要达成的目标上时,与目标相关的人、事、物自会随之而来。

      常听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吸引力法则的存在:相似的事物总会相互吸引。读这本书也让我对此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吸引力法则真正重要的不是想象,也不是结果,而是在想象结果的过程中人内心的渴求。当渴求转化成具体的目标,当目标细化为行动路径,在强烈的自证预言与自我实现的双重作用下,我们渴望得到的一切才更易实现。所以要真正掌握并运用好吸引力法则,我们凭的绝非仅是想象,还有为了想象中的事物而时刻保有的那份乐观、积极、渴求的思想,愿意为此选择去过一种有意注意的生活而养成的自律,在接纳中学会保持内在自我与在外世界的那份平衡,以及对生活我们从无怀疑与怨怼,只有满怀的热情与期翼。

      吸引力法则是一套能帮助人提升自身幸福感和快乐感的法则,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决定并改变自己的人生。从现在开始,审视自己的想法、观察自己的情绪、校正自己的行动,为着内心的渴求而奋勇努力吧!“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相信不懈地坚持与付出之后,我们都能达成所愿,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