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第五节——检验人生假设:如何看清限制自己的规则?

推动行为改变的四个原则是什么呢?

第一个原则——重要假设的检验。

改变第一步:看见内心假设

心理免疫X光片告诉我们,我们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重大假设。

辨识出这些内心的假设,是突破心理免疫系统,让改变发生的第一步。

艾米的内心里就有一个重大假设:发表不同的意见会引发冲突。这个假设主导了她心中恐惧的大象。

有时候,看见这些假设本身,就会带来一些改变,不需要具体做什么。

通常这些假设都是藏得很深,所以我们会把这些假设当做常识。

但它们一旦被看到,被带到意识中经受理性的拷问,对人心理的隐形操控力就被打破了。

说出这个假设的一刻,我们经常会恍然大悟,又会觉得很奇怪,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才发现呢?

所以,检验人生重要假设的前提是,看见它。

那么,在没有心理咨询师帮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那些跟你的目标相反的行为,带给你的好处是什么?

✔如果你做不一样的行为,你最担心别人会怎么对你?

✔阻碍改变的行为,所带来的好处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这些好处,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如果你认真而诚实地思考了这三个问题,你就能知道,内心深处阻碍你改变的假设是什么。

你在寻找自己的重要假设的时候,可以试着用“如果……就……”这样的句型来归纳它们。

在这样清晰的句式中,你会发现原本根深蒂固的信条,真的就是一个假设而已。

海贤老师有这样一个来访者,她很想跟别人建立联系,却总是没法迈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

通过探索,她内心的基本假设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如果”别人对我好,那一定“就”是对我有企图。

有一次,她把人生中对她好的人都列出来,她列了好多:有父母,有高中时的班主任。

问:“你觉得他们对你的好,是有什么企图呢?”

答:“我爸妈对我好,就是希望我将来为他们养老;我高中老师对我好,就是为了我成绩能好一些,让他脸上有光。”

人总是会保护自己的核心假设,不会轻易改变。可就算这样,她心里也会想:为什么我觉得是这样,可是海贤老师觉得不是这样呢?

行为检验:验证内心假设

当然,只是看见是远远不够的。

改变的本质是通过做不一样的事,获得新经验。这里的“不一样的事”,指的是与心理免疫系统要求我们做的不一样的事。

相应的,我们的新经验指的也是,当新行为带来内心假设的松动后,所产生的新的领悟。这个领悟会被整合到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中,最终改变就会发生。

我们要验证一些新行为的假设对不对,什么时候成立,什么时候不成立。

改变是一种有支持的探索,既需要你勇敢,也需要安全和可控。这就像学习游泳,既不能只在岸上熟读《怎么学游泳》的书,也不能一下子要求自己跳到深水区直接被淹死。

仍以艾米为例,她的内心假设是:如果在会上提出了不同意见,会遭到别人排斥。

那么,她可以尝试在一个不那么重要的会议上,先试着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她可以先设想,按她的预期,表达这种不同意见会有什么结果,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她表达完以后,再来对照她真实的经验,和原先预期的有什么不同。

新的经验,常常是在预期经验和真实经验之间的对照中产生的。

关于行为的检验,海贤老师也有些心得。有段时间,海贤老师经常在背后抱怨他的合作伙伴。他不喜欢自己这样,可就是没办法停止。

他决定尝试改变,于是画了一个心理免疫X光片。当他看到第三栏 ,也就是抱怨的好处时,发现原来他是在用背后抱怨的方式,强化他的需要,同时在防止冲突和矛盾。

因为海贤老师很少直接向别人提请求和需要,他很怕别人拒绝,伤了面子。可同时,他又有这样的需要。

所以经常的抱怨,就变成了折衷方案。

隐含在他的行为背后,是一个重大假设:如果直接表达不满,说明他很苛刻,别人就不会喜欢他;如果他直接提要求,别人很可能会拒绝,就会引发冲突。

所以,设计测验行为是:直接提出要求,而不是在背后抱怨。

恰好那段时间,海贤老师在做一个节目。这个节目有一个很媚俗的名字,他其实不喜欢。

编辑说:“陈老师,现在市场都需要这样的标题,直接、有用。”

现在,海贤老师想提出他不一样的要求。

当他提出时,编辑说:“陈老师,我们不是说好的吗,为什么要改呢?”

海贤老师回答:“我不喜欢。”

编辑说:“时间来不及了。”

海贤老师坚持说:“这样,我想请你们的负责人来看看,帮我想一个名字。”

编辑只好答应,说:“那好的。”

第二天,那个负责人说:“陈老师,我昨天看你的稿子看到两点多。我确实觉得原来那个题目是不够牛,我想了一些牛的题目。”

这个行为的测验,说明:如果你觉得重要的东西,你就要去争取,而不是背后抱怨。

即使时间很紧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只有你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东西,别人才会认真对待。你在背后抱怨,就是把责任推卸给了别人。

所以现在,每当想要抱怨的时候,海贤老师都会先想想:是不是一直坚持了自己的意见,是不是直接表达了。

同时,当海贤老师直接表达他的意愿后,别人并没有表示出不满,也没有产生冲突,相反的,他们更重视了。

海贤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行为测验其实很有趣,它就像带着一份地图去旅行。旅行总是要去看别处的风景。

当我们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时,其实也是去免疫系统之外、重大假设之外的世界旅行。这其实是一种更加深刻,更加有意义的旅行。

最后,本节重点内容回顾。

1、检验人生重要假设的前提是,看见它。

2、当新行为带来内心假设的松动后,会产生新的领悟。这个领悟会被整合到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中,最终改变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这时候,改变就发生了。

3、如果你觉得重要的东西,你就要去争取,而不是背后抱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