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受害者心态和心理游戏

“实话变得不中听,谎话却变得更迷人。大概世上的人都缺爱,唯独我缺根筋。”前天看到网上这个句子,联想到了受害者心态。

想写的受害者心态,并不是指在生活中遭受了某种灾难的受害者的心理和治愈。而是指“这不是我的错,这都是别人或是外界的问题”的这种心态。

比如在职场,“都是因为公司不好,老板水平不够,所以发展不好;都是因为你没有教我,所以我不会做这个”

比如在恋爱和婚姻中,“我对她/他那么好,他为什么不爱我”“男生觉得什么都要让着女生不公平”

比如谈到原生家庭,有人会觉得都怪我爸当年在麻将桌旁推了我一把我就没有自信怕当众出丑

比如没有买房都是因为父母穷,那个人成功都是因为有个有钱的好爸爸

比如在反萨德事件或是反日中,去砸别人家的日韩轿车

还有其他的负能的表现形式,感觉都存在受害者心态,容易抱怨,把一切的错误都指向别人或外在,自我防御,一切都不是自己的责任。

受害者心态源于归因错误,不能理性地看待分析境遇,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受害者心态的好处在于人们素来同情弱者,所以受害者心态有时能得到同情照顾,但都只是短暂的,同时还会伴随着自我缺失。

除了上述明显的体现,感觉在日常生活的某些时刻,受害者心态也存在,且不易被觉察。比如当承担了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而恰好事情又没有完成好,可能会觉得“费力不讨好,做得多还得爱批评,做了多少好事都没人记住做错了就会被记很久”,而不是想着通过学习成长了多少,应该如何跟别人沟通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Karpman卡普曼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三角戏剧:Victim受害者-rescuerr拯救者-Persecutor迫害者。小我会在这三种角色中不停地切换,而当你扮演了其中一个角色时,周围的人为了维持这个三角的平衡,就会无意识地扮演对应的角色。这部心理剧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每天的生活中上演,或许你从未觉察到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时我们自己就在这三种角色中切换,有时是和他人互动中彼此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但是都是自己的内心设定。

当和外界交往中有不舒服的感觉,就要警惕是否存在受害者心态和心理游戏,开始自我觉察,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解,找到问题的关键点,积极行动解决。如果是和他人的互动,则不要去评判,而只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容易产生真正的交流,如果能够觉察到对方行为背后的需求,满足对方,也会有助于走出心理游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作为平日使用git的笔记 查看文件状态: $ git status //查看文件状态 存储文件: $ git ...
    baiduo阅读 168评论 0 1
  • hei_dai阅读 257评论 0 5
  • 南昌的天气变化最是无常太阳公公也是很任性突如其来的五月可能又是一个零假期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只有一篇又一篇文献你是否...
    十五夜月阅读 182评论 1 2
  • 方法 白名单配置配置应用的Scheme,将其加入白名单 坐标转换方法CLLocationCoordinate2D ...
    清都阅读 666评论 0 50
  • 如果意见那么多 何必在一起 你是委屈自己 还是浪费别人 时间那么宝贵 你何必如此 造作? 本是浪荡野马 何苦拘谨这...
    杨诗柒阅读 1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