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嗑之《我修》

今天晚上去听了场关于《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交流会,来的是制片人雷建军。雷老师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说话很风趣,我很喜欢。

纪录片海报

《我修》,我是今年寒假在家看的3集的纪录片,电影是今天才得看。150分钟的剧版,86分钟的电影版。两个分别看下来,时间隔的略长,一下品不出什么,听了雷老师的阐述才晓得,剧版的剪辑更多体现的是信息材料的表达,而电影的剪辑更多描绘的是他所喜欢的生活状态----修文物师傅们独特的工作环境、闲适的工作心态。雷老师说剧版的剪辑师是他的学生,80后,为了让能吸引年轻的受众群,整体风格偏轻松;而电影版的剪辑师是侯孝贤的御用剪辑师,所以风格略偏“聂隐娘”。

电影版的多处用了闲笔,巍峨的宫殿,绵延的红墙宫道,葱郁的绿树,活泼的猫儿鸟儿。拍摄的季节正是北京的盛夏,有大雨对紫禁城的冲刷,也有雨过天晴的碧空如洗。没有人物的空镜,看似微不足道,其实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师傅们的工作状态。就像一篇文章里的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文章的意境,为其奠定一个基调。说到这里时有个小插曲,雷老师说片子前段时间在纽约放映的时候,就有人问他,北京的天有这么蓝么?众所周知,北京的雾霾……╮(╯_╰)╭……他说,当然,他们都是挑天气好的时候拍天空的镜头……

电影海报

雷老师在回答同学问题时,谈到做纪录片的初衷之一,“用影像写历史”。当下的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心性略显浮躁,大部分人不能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而更少人会去读一本有关近现代史的书。所以他想用影像这种生动的形式,向更多人传播有关传统文艺的历史和故事。而将纪录片搬上大荧幕,是为了符合当下人们的休闲方式,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纪录片,走进纪录片,在电影院营造的观影环境中,融进纪录片的故事里去感受它的内心。

好了,听了他们的安利,我要准备去看《喜马拉雅的天梯》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动人的故事 动人的事迹 动人的话语 动人的诗篇 动人的壮举 动人的歌声 动人的瞬间 动人的旋律 动人的影片 动人的...
    色十光五阅读 1,501评论 1 7
  • 在2017年,传统引流的方法一定会受损,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我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按以下两个点来分析。 1、天猫、京东商...
    廖才源阅读 1,274评论 0 0
  • 有没有因为一个小镇爱上一个国家?游哥表示对这些美得就像童话的小镇不能自拔,不如这一次以小镇为主题,来一次追寻绝美小...
    好吃的呆兽阅读 1,716评论 0 1
  • 今天主要写 求
    Cheer_up阅读 1,9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