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夏天,遇见一个小孩,于是我就用这个热情火热的季节为他命名,他是七月的夏天。
遇见他之后的每一天,我感谢时间的恩赐,让夏天足够慢的长大,而我则从旁默默的陪伴,如同注视着一棵芽儿从种子萌发向着阳光茁壮成长的样子。
01
这个十月里,他站在一棵冬青树下,将手中一枝缀满绿色珠子的麦冬籽,一个一个在摘下来扔进树丛中。因为我告诉他明年会开出新的花儿,他在那里认真的“种”了许久许久。
我只是抱着手安静的站在一旁,看着那个小小的身影,成长一趟不可逆之旅,像这样的时光弥足珍贵。
对他来讲,“明天”大概是个很遥远的概念。
问他什么时候断奶?他伸出一个指头说“明天”。
在游乐场问他什么时候回家?他说“明天”。
让他不要看电视,问什么时候出去玩?他又说:“明天”。
……
明天在他的认知中应该是距离当下很远的东西吧!那是怎样美丽的明天呢?谁又能说的清楚呢,就像我在遇到他之前设想过的“明天”,等到真正发生才发现,真实远超出了自己的认知。
02
生活中,对于像我这样普通的女性来说,什么节点该做什么事,怎么做,都有一个标准化的说明书。比如结婚以后就要赶紧生孩子,生了一个以后赶紧追生二胎,每一个选择后面都跟了N+1多种合理化的原因。
我从年少炸开满身刺对抗的刺猬到闭起耳朵任由他们指天画地,是因为我发现转身后大家其实一样解决不了自家的一地鸡毛,只是借由点评别人过一把嘴瘾,证明自己在人生这条路上没掉对,从此以后只管卯足劲运动、阅读、写作。
运动是因为我相信身体状态决定了心里状态的上限。
阅读是拓宽眼界、改变认知,为一切未知寻找答案,除了亲身践行以外唯一的捷径。
写作除了内化自省外,更是修建的一座后花园,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的风云变化,那里一年四季有花香、有鸟鸣,有星空烂漫。
我相信,文字里有最美和最适宜的相遇。
就像后来遇到那个我一直找寻的答案,我以为需要无限论证的观点,原来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诠释的清楚。
那是,我从别的地方看到一个妈妈的书评,说:“人生到了某个节点就发现,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已经发生过了,读书、工作、友情、恋爱、婚姻,爱与被爱,都得到了很棒的体验,剩下的只是重复和老去,一年年,一天天。而小孩子的到来,会冲走重复,让我的生活重新变得未知。”
自此,遇见那个小孩儿以后的彷徨呀、欢喜呀、烦恼呀、无助呀……种种情绪都有了出处和注解。在养育过程中由看见孩子到看见自己,学会理解和善待父母。那个小孩儿的到来,他的纯真可爱、他的调皮捣蛋、他的局促不安、他的好奇无畏……让我再经历一次童年,让我对生活充满一场新的期待,期待他的长大,期待着他每个未知的明天。
作为妈妈,我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接触的第一个人,其次才是爸爸,随后是其他家人,最后才是社会面。所以,他所有的反应都来自于我以及爸爸,他有样学样,像镜子一样毫不掺加映射出我们不曾察觉的那一面。
所以,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必须变成那个样子来引导。旧方法不能养出一个全新的孩子,在养育这条路上,唯有自我的不断修正与进化才能跟上成长的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