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构陶瓷?

于材料的广袤家族之中,存在一类发挥着“中流砥柱”效用的成员,名曰结构材料。它们依凭自身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机械性能,支撑起了数不胜数的建筑、机械以及设备。长久以来,金属始终是应用最为宽泛的结构材料,然而,其亦存有显著的缺陷,于高温环境之下,易遭腐蚀、不耐氧化,此状况极大地制约了其运用范畴。
结构陶瓷是一类具有耐高温、耐冲刷、耐腐蚀、高硬度、高强度、低蠕变速率等诸多优异力学、热学、化学性能的先进陶瓷,常用于各种结构部件,是材料领域当之无愧的 “全能选手”。无论是面对高温的炙烤、酸碱的侵蚀,还是高强度的机械冲击,它都能稳如泰山,展现出卓越的稳定性与机械性能,备受材料工业瞩目,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结构陶瓷的分类
氧化物陶瓷
氧化物陶瓷是以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陶瓷材料,原子结合以离子键为主,还存在部分共价键,具有熔点高、电绝缘性能良好、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优异等特点。
氧化铝陶瓷,又称刚玉瓷,一般以 α-Al₂O₃为主晶相。依据 Al₂O₃含量以及添加剂的差异,可划分出不同系列。
氧化锆(ZrO₂)陶瓷,ZrO₂存在二种锆同素异形体,即立方结构(c 相)、四方结构(t 相)及单斜结构(m 相)。根据所含相的成分不同,ZrO₂陶瓷可细分为稳定 ZrO₂陶瓷材料、部分稳定 ZrO₂陶瓷。
氮化物陶瓷
氮化硅(Si₃N₄)陶瓷是非氧化物陶瓷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工程陶瓷,硅、氮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SiN₄]四面体结构单元,使其具备高强度、高硬度、优良的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
氮化硼(BN)有两种典型的晶体结构,即六方氮化硼和立方氮化硼。高纯度氮化硼粉体是制备高性能氮化硼陶瓷的前提,主要制备方法有先驱体法、水热法、化学气相合成法以及高温自蔓延合成法等。
氮化铝(AlN)陶瓷是一种高导热(热导率超过 200W・m⁻¹・K⁻¹)但绝缘的陶瓷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等特性,用于大功率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基片具有独特优势。
碳化物陶瓷
碳化硅(SiC)陶瓷材料具有高温强度大、高温抗氧化性强、耐磨损性能好、热稳定性佳、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大、硬度高、抗热震和耐化学腐蚀等优良特性。
碳化硼(B₄C)是核能系统中重要的中子吸收材料、控制棒材料和屏蔽材料,其密度低、熔点和硬度高,化学性质稳定,B₄C 中主要的中子吸收核素为 ¹⁰B,¹⁰B 的热中子吸收截面大,在不同反应堆中,B₄C 具有不同的使用形式。
硼化物陶瓷
硼化物陶瓷是间隙相化合物,B 与 B 之间可能形成多种复杂的共价键,同时,硼又与许多金属原子可以形成离子键,大部分硼化物中包含 M - M 金属键、B - B 共价键、B - M 离子键,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抗腐蚀性。
结构陶瓷的应用

航空航天领域:像航天飞机的隔热瓦,能有效阻挡热量向航天器内部传递,保护舱内设备与宇航员的安全。飞机发动机的燃烧室与涡轮部位,工作温度极高,普通材料难以承受,而结构陶瓷凭借耐高温特性,可作为燃烧室衬里、涡轮叶片等部件的材料,大幅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与性能,为飞行器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汽车工业领域:部分汽车发动机采用氮化硅等结构陶瓷制造气缸套、活塞顶等部件,有效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降低了燃油消耗,增强了动力性能。
电子信息领域:氮化铝等结构陶瓷具备高导热性与绝缘性,是理想的散热基板材料,能快速将芯片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保障电子元件稳定运行,广泛应用于电脑 CPU、手机处理器等散热模块。
能源领域:碳化硅等结构陶瓷因其出色的耐高温、抗辐照、耐腐蚀性能,可用于制造核燃料包壳、反应堆控制棒等关键部件,保障核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医疗领域:氧化锆、羟基磷灰石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结构陶瓷,可制成人工关节、骨钉、骨板等,与人体骨骼组织紧密结合,减少排异反应,为患者恢复骨骼功能带来希望。
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应用的拓展,结构陶瓷必将在更多新兴领域崭露头角,为人类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持续赋能,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