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骑自行车,我见过有不会骑自行车的人,很少,原因是不敢骑。想想我们是什么时候学会骑自行车的?应该都摔过跤吧?

记得我大概是7岁时开始学骑自行车,不记得学骑自行车时想过什么,只记得学骑车时不断的摔跤,还记得当时摔跤的情景:眼看着要撞墙的时候,把眼睛一闭,手一撒,就这样摔倒了,然后接着起来继续学,记不得摔了几次,再后来就会骑了。那会是孩子,想的少,做的多。
好多时候,真该向孩子学习,对什么都有好奇心,一味的坚持做,就算摔个跤,犯个错也没什么,勇往直前的心永不会被磨灭,做着做着,什么都会了。
后来,有了电动车,我们不能因为自行车骑的很好了就不去学电动车,可当时我总是害怕摔跤,迟迟不敢行动,直到后来被秦先生逼着学,才开始学了,没有摔跤,而且骑得越来越好,其实,没想象的那么复杂。显然,随着年龄的增大,懂得道理虽多了,却没那么勇敢了,顾虑太多,导致行动迟缓。
七月,小灶群有了新的玩法,要求是把最后写的文章做成长图提交给班委,我一天长图,我没做过也不会啊,后来告诉我们可以用简书,可以用美图秀秀电脑版等,我用手机尝试了美图秀秀只能拼九张,就直接在简书上按照要求做了尝试。觉得电脑版美图秀秀很难,先不管了。直到前几天再次提到提交审核的事,和英子一起探讨怎么好,才决定试试电脑,原来,用电脑版美图秀秀拼长图如此简单,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这正好印证了《逆向管理》一书提出的先行动再思考的新观点。
我们不能总是做自己擅长的工作,而应该学习新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今天去科技馆看到了会跳舞、会讲话,还会辨识方向的机器人,在将来,会有好多工作岗位会被机器人代替,可能那些只擅长自己本职工作的某些岗位可能被取代,那时候再学习新技能是不是太晚了?怎样走出舒适区,学习更多专业领悟之外的东西呢?

重建关系网络
我们应该走出固有的圈子,去更多的新圈子学习,多与和自己有不同观点的牛人交流沟通学习?:比如向偶像,榜样学习,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不断建立自己的系统。
我们在进小灶群之前大部分都不是学习写作的,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圈子,这也为进入新的领域迈出了第一步。
重新审视自己
比如来到新领悟:的写作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给自己定位,告诉读者我是谁,我的角色是什么?我要写什么,希望读者看到什么形象?坚持写下去,后面所做的一切要围绕这个定位。
刻意练习
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联系,坚持不断的练习,才能在一个新的领域站得住脚。
每天坚持读书,每天坚持写感悟,都是刻意练习,前两天我又加入了头条的妈妈写作班,每天回答头条的提问,也是刻意练习。
让刻意练习坚持到底,刻意练习就成了习惯,一旦在某方面成了习惯,先做不好都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