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叶嘉莹学习

这本《唐宋词十七讲》我读了一个多月了,原本打算在九月中旬就把它结束,直到现在仍然读这本书。实在是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我至今仍然遗憾,没有将里面的词都背下来。

这里面讲的词人有一些我比较熟悉:温庭筠、韦庄、晏殊、苏轼、辛弃疾,也有一些很生疏。比如,冯延巳、李璟。

在读这本书之初就被叶嘉莹先生渊博的知识折服。什么叫学贯中西,通今博古,这就是了。里面叶先生说过几句话,我特别赞同:

“俄国符号学家罗特曼曾说:所有的有符码作用的,引起联想轴上丰富的联想的语码都是与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的。一个人要认识自己的国家,你一定要熟悉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只有你熟悉了这一点才有了根本,才能很好的接受外边的营养。你自己的根本没有,你的生命都没有了,再吸收什么也不能成长,因为你连生命都没有了,你吸收什么?”

对呀,看到明月,我们能想到团圆,我们能想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我们看到月亮,就是百度词条上出现的对其冷冰冰的介绍: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其平均半径约为1737.10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3倍;质量则接近7.342×1022千克,相当于地球的0.0123倍 [1]  。月球的表面布满了可能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科学、客观。可是我们想不到美好的团圆,想不到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中华民族几千年关于月亮代表团圆的这种根本都没有,就欣赏不了中国的古诗词。

读叶先生的书,增长了不少知识。不光是词方面的,还有为人处世方面的。我要努力向下扎根,把自己的基础扎实起来,才能更快的吸收外界的营养。

我常常抱怨,看了几本书有什么用,记不住,还有备课的时候,也觉得很没用,有时候会忘掉环节。搞得很疲惫,觉得没有用。上一次听专家讲座的时候,邱丽莉老师也说:要认真备课,将自己的课备熟练,让废话少一点,就会很流畅。应该还是读得不够,继续修炼。

为而不争!努力就对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学了第三单元的课文,同学们一定体会到了说明性文章的一些特点,也学到了一些说明方法。本次习作,我们就是练习写说...
    刷圈圈阅读 4,765评论 0 1
  • 关于月球起源于火星、月球原星碰撞后被地球捕获的推导 【摘要】: 在研究太阳系演化过程中,通过对太阳系各行星数据制作...
    8戏语8阅读 5,093评论 2 5
  • 假如在几万年前的地球上,有一群即将进化到人类的古猿,在江边看到天上的圆月,会有什么想法呢?这个情节你是否很熟悉呢?...
    难忘的唐果阅读 5,130评论 3 3
  • 月球之谜(下) 公元2041年3月30日08:40 美国最高情报局 维壳的第一条线索月球之谜被中国发现了。 为了...
    痴牙浪子阅读 3,805评论 0 1
  • 我喜欢这首爱情诗(先秦:佚名) 几千年来歌颂月亮的文字,歌曲和诗歌多得数也数不清,这首诗借助月光月景 ,引发人得借...
    量子哥阅读 4,202评论 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