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pirrer xue 的第31篇原创】
如何通过刻意联系提高元认知能力
之所以说“刻意”练习,因为它需要调动你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因此一定不会很轻松,也不会很顺利
急躁的心态不可取,学会克制,也不要因为某些练习比较困难就干脆全都放弃
坐享
方式:
15分钟以上,挺直脊背,闭眼、缓慢均匀地呼吸,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呼吸上
走神:
等你发现,已经想了半天别的事情去了,这恰恰是可以训练的重点,集中到呼吸
听到呼吸声,感受到吸进来与呼出去空气温度及其差异,呼和吸长度差异
最有助于休息的活动
阅读
亲近大自然
独处
人们在独处的时候,更容易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觉、身体以及情绪上
坐享
通过主动地全神贯注让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
过程不容易,但体会过这种快感的人,根本没有办法停下来,“不容易”才是整个刻意训练的核心
元认知能力被激活,你在反复使用它在调整你的注意力
元认知能力想象成一块肌肉
坐享这种刻意练习,会让你的元认知能力越来越强,坐享这种刻意训练刻意直接增大训练者的大脑皮层表面积
这实际上是一种大脑体操
兴趣:
全神贯注是另外一种刻意训练元认知的有效方法,使用全神贯注使元认知能力得到彻底放松
大多数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感觉值得自己主动去“全神贯注”地做
被动的(外部的控制):小说、游戏
主动的:专注于提升某个特定的技能,你是否主动地全神贯注
是否顺利,即便是有兴趣支撑的全神贯注,其实也需要主动克服一些困难才能继续下去
全神贯注磨炼任何一项技能之时,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
注意力全部用来去感受每一个感官的刺激,进而调整自己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个意识与理解。
大脑皮层更多的沟回形成,更多的动作变成“下意识即可完成的动作”
结束瞬间,休息完毕且“精力充沛”的元认知再一次被激活,清楚地意识到刚才的一切。幸福感“突然而生”,元认知存在,那幸福格外强烈
找到一个能磨炼自己某项技能,能让自己迅速进入“主动的全神贯注状态”,乃至于“干脆停不下来”的兴趣
这是什么当中绝对“不可或缺”的内容
缺乏刻意练习,很快就会碰到“玻璃顶”
保持着自己的兴趣
有兴趣——刻意练习——做的更好——更有兴趣——继续刻意练习。
“兴趣”和“练习”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兴趣,你可能不会坚持去做枯燥的练习,没有练习,原本的兴趣也会很快枯竭。
关于元认知能力,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其实最重要的是两个概念:
1、立足当下
2、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
拿学习这个概念时我画思维导图来举例,我发现如果每次我能立足当下的话,无论是思维导图的结构,还是小到写的字都会非常清晰。
每次画出一个结构清晰,最容易理解的图,原因是在于当时的我没有起心动念去想别的事(元认知在起作用)。而当时的我享受着当下做的做件事情,它也成了我的一项很重要的“兴趣”,反过来这种兴趣又在磨炼我的元认知。使得它像一块肌肉一样得到锻炼。
同样坐享也是一样的,刚开始很难,每次想到都感觉是个任务在做,但在过渡了这个阶段之后,我开始享受坐享带给我的改变,也就变得越来越有兴趣。
1、坐享当时给我感受,会变得越来越放松,感受到一呼一吸之间带给自己更多的沉静。每次坐享完,就跟去去健身房运动了一个小时一样的轻松。是的,“健脑”和“健身”一样重要
2、坐享结束后,如果晚上睡觉会安稳很多。如果是白天,就会感觉做事能够集中精神。如果一天当中产生了情绪,在当下会知道自己有情绪,会提醒自己:我在焦虑了,我应该做些什么缓解这种焦虑,不至于成为它的奴隶。
所以坐享确实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元认知对它起作用,同样它也会持续不断锻炼、放松元认知。
我最近在进行的一项活动:游泳。
它本质上是一项健身运动,但学会的过程又是一项健脑运动——毕竟需要在我的脑袋里产生出新的沟回。当然很大的动力是来自于有以前有两次出去玩,我不会游泳——在岸上看到水里的人,那种悲伤和难过是很强的。
而现在,带我游泳的教练每次都会说我学得很快,甚至都不用怎么教。
我同样知道这是元认知在起作用了。因为每次,他说什么的时候,我都会在脑袋里把这动作操练一遍,然后在岸上实际的动作操练一遍,再去水里操练一遍。这样子往往就很迅速地get到要领了。
当然游泳也是我的一项兴趣,真正享受着兴趣带来的结果,同样作用了我的元认知能力。
但是我也有注意力不强的时候,比如虽然人在水里,但脑袋里在想其他事情,没有在当下,那个时候,学习起来就不在状态。这个时候,同样元认知会提醒我,所以我知道“我在想其他事情”这回事,慢慢运用元认识能力把注意力调回到现在。
就在这样反复的过程当中,沟回会逐渐生成。所以就像现在坐上单车就能自然而然保持平衡一样,达到一个进入水里,你就知道怎么游的状态——由一个陌生区域进入一个熟悉圈——进化成一种本能。
游泳并不算一件太难的事情。对于其他的陌生圈同样可以用相同的元认知练习的方式让自己由陌生到熟悉再到本能。《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值得推荐一下,保持当下讲的很棒的一本书。
所以,我昨天同样看了一本书,突然明白为什么我认为的优秀的一类人,都喜欢去同一个饭店吃饭,点菜也是同样的几个菜,甚至我见过有人吃一个盖饭吃过很长一段时间,有人吃同一种粉也是,虽然这对健康是不利的,但真的可以说明优秀的人真的没有那么多挑拣。而我看到另外一些人,他们习惯了挑拣,觉得很厌倦一种长期的选择,因此也格外地浮躁,大概原因就在这里吧
这何尝不是一种没有那么多挑拣,享受当下,锻炼元认知的方式呢,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