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加书香澜梦6月份大作文看图写文活动。

我的民族是铁血和战火淬炼出来的。
中华,是不服输的民族,是外柔内刚的民族,是仁信礼义的民族。
没有哪个民族的成长史像我们一样可歌可泣。面对天灾,我们的祖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理了水患。而西方神话,是造诺亚方舟远远逃离。
对待生灵,商汤网开一面,仁德惠及飞禽走兽;儒家的“民重君轻”,指导了整个封建时代的价值观。
面对疾病,从神农尝百草、张仲景《伤寒论》、李时珍《本草纲目》到不久之前的疫情,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传承了五千多年的民族智慧,至今仍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待侵略,我们时刻拼死抗争,九死无悔。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封狼居胥;戚继光抗倭,狼筅完虐武士刀的智慧;到近代中国,义和团到八年抗战,每一个中国人,不论老少贤愚,都把不怕牺牲刻在了骨髓里,正是这种精神,终于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国际上的泰山北斗。
向往和平不算珍贵,但作为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民族还向往和平,就十分难能可贵了。如今的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战乱纷呈,中国始终尊重他国主权,在国际上以和平友好为导向,不但不恃强凌弱,还帮助很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发展建设,堪称时代楷模。
身为这样民族的一员,我感到荣幸万分。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对此深以为然。个人生死不是大事,江山易主不是大事,民族兴亡,却是最大的事了。
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731部队,这种亡族灭种的记忆,永远激励着我们民族力争上游,不做挨打的落后者。
中国人酷爱旅游,世界各地都遍布了我们的旅游者。这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刻在基因里的“天赋技能”。
有些人以为,旅游不过是从自己住腻的地方,去到了别人住腻的地方,这是很狭隘的见识。其实旅游也算一种游戏,而游戏往往和现实息息相关。
张良原是韩国贵族公子,亡国后四处游历,最终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刘伯温不为元廷所用,四处游历后,帮助朱元璋屡克强敌,建立大明;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前也有云游经历,才能完成从火烧博望坡到三分天下的谋划。
古人的云游,并不是吃喝玩乐,而是对各地的天时地利、风土人情的认识,哪座城易守难攻,哪个地方官员暴虐,百姓民不聊生,哪里的山川地形适合打伏击等等,都是他们观察的重点。一旦得到机会,正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如今的我们,虽然身处和平之中,仍要居安思危,时刻不忘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生岂甘庸碌,华夏不缺栋梁。若母国有需要,我们血与火淬炼出的精神,必定会大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