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以中国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文字书写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书法应该从临摹入手,这是古今书法大家形成的共识,也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和手段,除此再无他法,这也是中国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学习的不同之处。
临摹包括“临”和“摹”两种方式,“临”即对着帖照着写,“摹”即用一张透明的白纸蒙在帖上描,或者先用铅笔勾出帖字的轮廓,然后用毛笔蘸墨填实,南宋书法理论家姜夔说过:“临帖易得古人笔意,而多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与摹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最好的办法是两者结合,而以临帖为主。
临帖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对临”、“背临”、“意临”、“通临”、“节临”、“指临”、“心临”等多种方式。
不少人学习书法,也临帖,但是一上来打开帖拿起笔就临,就匆匆下笔,忽视读帖这一重要环节,在临帖上也不可不谓不下功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临完帖也不与原帖进行对照比较后,进行改正,结果是学习书法多年,而没有进步或进步不大。
造成学习书法进步不大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读帖,对读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孙过庭书谱说过“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说的就是临帖要读帖的道理,其实对于读帖,不少古人也都在题跋或论书中都提及读帖的重要性。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帖也可以说是学习书法重要的基本功之一,甚至比临帖还要重要,读帖不有助于理解记忆碑帖的文字内容,提高书法欣赏能力,更有助于临摹和理解消化碑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