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青少年焦虑抑郁高发。一些从小听话乖巧,聪慧出色的“别人家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继而引发亲子关系紧张,沟通障碍,甚至诉诸暴力。本该尽情享受青春年华的孩子,陷入无助、焦虑、绝望,有些甚至走上绝路;本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家长,一下子陷入焦虑、恐慌、茫然。
一个孩子患病,往往会把整个家庭拖入深渊。这些孩子大多品学兼优,一旦生病休学,不但孩子本人难以面对,家长更是无法接受。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学会科学应对,过分关注反而成了孩子新的焦虑源,使整个家庭陷入恶性循环。
青少年心理疾病为何高发?
当下青少年群体心理疾病高发,大约存在以下原因:
A 青少年的身体和大脑处在发育期,精力旺盛,体内激素水平剧烈变化,又尚未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容易出现巨大的情绪波动。
B 规模化的应试教育抹杀孩子个性,导致学生有过度追求完美的倾向,成绩至上的单一评价体系让孩子难以获得价值感。
C 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贫富分化日趋严重。不同学历带来巨大的收入差距, 家长间的攀比和生存焦虑会传递给孩子,给他们带来更多压力。
D 沉迷网络和游戏减少了孩子接触现实世界的机会,缺乏体育运动,体能和抗压能力不足。
E 独生子女从小缺乏同伴之间的竞争和互助;从而影响他们在学校环境下的社交能力。
参加“渡过”训练营的家长们
家长如何正确应对?
心理疾病会对记忆力、理解力和专注力有一定的影响,往往孩子拼尽全力但成绩越来越差,导致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青少年时期是编织自己人生梦想的重要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患上情感障碍,孩子承受的痛苦和对学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这个时候,家长自身要积极乐观,要及早学习,掌握一些心理健康和精神类疾病的基本知识,才能帮助孩子和家庭走出深渊。
当孩子出现心理疾病的相应症状,比如焦虑失眠、疲乏嗜睡、起床困难、烦躁哭泣、情绪低落、食欲下降、逃避社交、退行行为、妄想、出现幻听幻视,或者频繁腹泻、头疼、腰背疼痛、害怕上学到了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家长要及时觉察发现。必要时,及时向专业精神科医生求助确诊。
如果发现孩子有自罪自责、割腕自残,甚至表示有自杀念头和行为,家长更是要高度重视,及时减压,及时送医。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意志薄弱,懒,装病,不求上进,作死,而继续严加斥责。
如果他们面困难时得不到有效帮助,容易发展出一些不良的应对机制,比如伪装和回避,让问题进一步恶化。这些不良的应对机制长期运行,还会固化后发展为人格障碍,给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更大的困难,进一步影响到婚姻,甚至把不良影响带给下一代,形成所谓的代际传承。
以家庭为切入点综合疗愈
问题是,焦虑状态下,人是容易失去思考能力的。有些家长指导别人时看得比较清晰,但是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就束手无策。高焦虑的家长和迷茫无助的孩子,不知道向哪里求助。很多孩子因为错失了最佳治疗期而不得不延长休学,这对孩子内心的打击是叠加的。
如何有效帮助这些孩子和家庭? 最近一年,“渡过”摸索出一套“生态疗愈”模式。
“渡过”由知名媒体人张进发起设立,致力于心理疾病科普、防治及解决方案。张进结合自身的患病经历,写作并出版了系列书籍《渡过》,并创办公众号“渡过”,成为国内最早专注于抑郁症科普的自媒体,并致力于打造科学、人性化的精神障碍社会治疗体系。
近两年,“渡过”团队发现,40多个社群中青少年家长人数庞大,占比超过社群总数的50%且持续增长。数字背后,体现了青少年患病率近年的增长和低龄化趋势。为此,2018年,“渡过”团队开始聚焦青少年心理问题。
孩子生病不是一件简单的偶然事件。有器质性因素(生物性),有内源性因素(社会性),有心因性因素(心理性)。所以,在治疗方面也需要药物、社会、心理全方位的治疗体系,依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
基于此,2018年11月,“渡过”在杭州组织了第一期亲子成长共训营。“渡过”团队发现,参加活动的家庭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孩子自我要求高;家庭要求严格家长强势;也有一些家长本身曾有心理创伤。
深入剖析后,“渡过”发现孩子的疾病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养育模式。家庭像植物生长的土壤,药物治疗最多解除植物表面病变,而土壤决定了植物能否健康生长。青少年病症的彻底治愈,离不开对家庭模式的审视与调整。
基于这些认识,渡过团队明确了以家庭为切入点进行综合疗愈思路。凭借专业而又热心的医生团队、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团队、涅槃重生后的陪伴者队伍、家长实操课程设计团队,“渡过”先后推出了七期亲子训练营,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疗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