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风雨人生

        林语堂评价苏轼: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一个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这个丰富的苏东坡,却一生都在流离之中,我们先来看一看他的风雨人生。

        苏轼在这一生中遇到了5个性格不同的皇帝。他在宋朝最好的皇帝赵祯(宋仁宗)的时代长大;在第二个皇帝赵曙(宋英宗)在位时给夫亲守孝;在第三个皇帝赵顼(宋神宗)掌管时发生了很多事情;在第四位皇帝,“神经兮兮”宋哲宗赵煦小时候苏轼做了这位小皇帝的老师,却让小皇帝怀恨在心;在最后一位皇帝——赵㣟(宋微宗)召他回去时,苏轼死在了返乡的路上。

        我们学的第一首诗是《定风波》。那时是1079年,已经43岁的苏东坡在湖州做官。这是到黄州三年后的某一个春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么在路上遇到了一场风雨。同行的伙伴都在找避雨的地方,只有苏轼独自前行。“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就在这磅礴大雨中,苏轼写下了这让人震撼的诗歌。《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苏轼并未如此的怀念弟弟苏辙。《望江南》中还未从对妻子的怀念中走出来,可他苏轼是谁呀!苏轼在前面思念完后,后面便安慰自己。这是我们知道了:苏轼不仅是旷达、潇洒、洒脱,还是细腻的。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他把当时的天气比做自己。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是那样的狂放、威猛。在把所有苏轼的诗概括后发现,他有很多诗都把事物比喻成自己。然而在《自题金山画像》中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苏轼。

                      《自提金山画像》

                                  【宋】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