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教育进入黑洞

$高认知幸福团队$ 昕燃原创分享第108天2020.06.27(周六)

万物无中生有,本来没有的问题却出现了,其中,一定存在着能使问题出现的土壤。

败家文化与行为,把孩子拉入黑洞的家庭文化,叫劣根性文化。

劣根性家风就是没有底线文化和敬畏文化的家风,只要缺了这两项保护伞,孩子将坠入黑暗。

比如顶嘴,不做作业,吃喝玩乐等等属于看得见的,有形的,没有更好的追求在人的内心里面是看不见的,这是无形的。

只要有家就一定有家风,家风就是有型和无形两项加起来,形成了集体无意识的外在提现,最后会全部体现在人格的成长上,谁都难以逃离。

构建两项文化作为家族守护文化:

一,底线文化,底线文化就是止损法则,就是不让孩子有机会往下坠的法则。严

二,敬畏文化,有为基于爱,无为基于敬畏。敬畏文化背后要带有慈爱和敬畏。

只有慈没有严就是溺爱与放纵,只有严没有慈的话,那孩子慢慢变得不听话也听不进话。而严慈不是先有严后有慈,而是先有慈后有严,顺序不能搞反的,因为放大光明才能减少黑暗。

两种方式建立底线文化:底线文化是止损法则,守住底线,不让孩子有机会往下坠的法则。

第一项,在体验中立底线,比如说孩子玩沙子,若把沙子故意撒在别人的身上,父母立即喊停,不能当做看不见,只要控制多几次,孩子一生当中攻击他人的类似行为就会被控制在一定的程度,止损法则即启动。

新问题出站就立即喊停,不允许就是不允许,千万不要孩子闹两下就同意了,这样后面的问题就会更大了。若已经出现这个问题,与孩子商议定出底线,然后坚守原则执行到底,止损即成功,最后再高质量的陪伴的三步骤,一段时间既成。

第二项,用集体无意识达成底线文化。比如说一个不玩手机的家庭来教育孩子不玩手机。

我们要学会运用四种方式建立敬畏文化:

敬畏文化是拉高法则,止损的同时同步拉高。

首先精神追求的生发底层力量来自于敬畏,所以只要家中有敬畏文化,孩子基本上都有精神追求。

一,情感决定良知的程度,孩子若与父母的关系发现的很好,孩子的良知发展也是很好的。反之走向极端。

心灵陪伴是高质量陪伴的关键之一。

不要只有严没有慈。

二,孝敬长辈,并让孩子一起孝敬长辈,同时只要发现孩子对长辈不敬的话,马上要批评,慢慢的孩子会产生敬畏之心。

而更好的方式就是多进行家族聚会,让孩子看见父母是怎么孝敬老人家的,包括老人先入座等等都是建立敬畏文化的好方式。

家中的仪式感也是培养敬畏文化的好方式来的。

三,带孩子做慈善,让孩子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是不可做,让孩子明理。

四,敬畏天地万物,只要孩子伤害虫子,小动物,乱摘花草就立即喊停,只要做到以上家中敬畏文化既成。

底线文化与敬畏文化两项,一项是规则,一项是爱,爱与规则都在,严慈有度,就成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