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他是宁晋(今河北省宁晋县)人,自幼为人豪爽,有大志,博览群书。
2.宣德八年(1433年),他考中进士(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
3.正统五年(1440年),他受杨荣、杨士奇举荐,进入文渊阁,参预机务。
4.正统后期,他为内阁首辅,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5.正统十四年(1449年),他随同英宗亲征瓦剌,在土木堡之变中为国殉难。
6.代宗时,他被追赠为荣禄大夫、少傅、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谥号“文襄”。
7.英宗复位后,他被加赠太傅,改谥“文忠”。
1.他是宁晋(今河北省宁晋县)人,自幼为人豪爽,有大志,博览群书。
2.宣德八年(1433年),他考中进士(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
3.正统五年(1440年),他受杨荣、杨士奇举荐,进入文渊阁,参预机务。
4.正统后期,他为内阁首辅,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5.正统十四年(1449年),他随同英宗亲征瓦剌,在土木堡之变中为国殉难。
6.代宗时,他被追赠为荣禄大夫、少傅、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谥号“文襄”。
7.英宗复位后,他被加赠太傅,改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