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 家庭教育讲座听会有感

周五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开班仪式暨第一场家长课堂。听完后最大的一个触动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放手,足够地相信他,给他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他就会有成就感,感觉到被别人所需要,紧接着,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来了。魏主任面对孩子走错路,即将天黑还离家几十公里的情况下,没有冲动地用父母的强大去保护他,帮他们解决困难,而是“狠心”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克服困难,顺利抵达家里,结果这个经历会是孩子终身难忘的成长经历,也是让他引以自豪的“英雄故事”。这个举动让我不禁深刻反思自己:我平日对孩子太无微不至地呵护照顾,总觉得平日不见妈妈,缺少父母的关怀,周末了就想加倍弥补,以至于一到周末自己累得要死,洗不完的脏衣服,整不完的家务,生活全部围着她俩转,可稍有不能满足的地方,自己内心还愧疚自责。反观孩子们,小时候还经常热衷于帮我做家务,现在吃个饭连碗筷都不送,让帮忙切个菜,把黄瓜切得碎成一小块,还是一百个不乐意。想想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其实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包揽地太多。有勤变懒易,有懒变勤难。但再难我也要试着努力去改变,否则最终自己会成为家庭的奴隶,孩子们也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没有责任,缺乏自信和担当。优秀二字将被我亲手毁掉。

    第二个收获:如何让孩子有自信心,特别是在学习上。那就是家长要学会先盯着孩子作对的地方,去肯定他、赞扬他,你关注了他的优点,他就会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差,反而会激发他更想把那些错的地方弄懂弄会。为什么孩子们喜欢打游戏,因为游戏输了时,没有人指责他、埋怨他、嫌弃他,而是系统会及时地发出鼓励信号,促使他继续战斗,直到成功,鲜花掌声和奖励蜂拥而来,让他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得到极大满足,就会迫使他迫不及待地想通往下一关。而我们在面对孩子的学习试卷时,总是盯着错题不放,不停地去指责、埋怨、批评,这样就极大地挫败了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变得恐惧、否定自我,最终产生厌学情绪。这恰恰符合我最近所看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中的观点;当我们聚焦于消极面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问题和失望,当我们聚焦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所以,今后无论是在孩子还是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要试着改变思维方式,让优点正确的事情,成为激发孩子学习成长的源动力。

      另外,昨天还有值得记录的是:我突然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人生最好的解药是放下——这样的道理听过无数次,可当真正自己突然想明白那一刻,那份欣喜还是无以言表,一下子觉得浑身轻松畅快许多。我们太多的烦恼焦虑、苦闷,都是来自于我们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恐惧。无论事业、家庭,还是子女培养、人际将往,我们都太渴望未来的结果能按照自己理想的样子,但正如灵隐寺的那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如若能心无旁骛、无欲无求,不着于相,不困于心,只追寻自己的内心,过好当下,那便真得了无牵挂、如神仙般轻松自在。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生的意义就是体验的过程!但愿我们都能体会那般丰盈、洒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