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播集锦:古代年龄的代称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发扬光大,世代传承。

我国古代,人从幼儿到百岁,一般有下列几种代称:

总角:代表幼年。古代幼儿把头发扎成髻,称总角。

垂髫(音条)、髫年:代表儿童。髫,指儿童头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

成童、束发:指十五岁以上的男孩。

及笄(音鸡):指十五岁一个 右左的女子。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及笄,即女子到十五岁左右,就要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弱冠: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左右即戴上成人戴的帽子,因未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指三十岁左右。“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

不惑:指四十岁左右。“四十而不惑”,也出自《论语·为政》。

半百:指五十岁。

花甲:指六十岁。古人以六十年为一甲子。

古稀:指七十岁。杜甫〈曲江>诗中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音冒):七十岁以上。《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期颐:指一百岁。“期”是说已到百年,“颐”是养的意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