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文章《当正义需以“迟到”自勉,便是邪恶掌权的时代注脚》

  当“正义不会缺席,只会迟到”的声音在公共空间里反复回荡,当人们用这句看似充满希望的话语慰藉受创的心灵、掩饰现实的疮痍时,我们实则在无意识中为这个时代盖上了一枚沉重的戳印——这不是正义昌明的年代,而是邪恶已然占据上风、正义被迫退居幕后的黑暗时期。这句被扭曲的美国大法官休尼特名言,原为“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迟到的正义即非正义),是对司法失效的尖锐批判和痛斥,如今却被异化为对邪恶横行的辩护、对正义缺位的妥协,成为邪恶时代的遮羞布。

  回溯真正“邪不压正”的社会主义文革时期,正义从不需要以“迟到”为托词,因为它始终站在阳光之下,立竿见影、掷地有声。那时的社会,有一把人人可持的“标尺”——“有益于人民的是好,有害于人民的是坏”。这把标尺不向权势低头,不向利益折腰,普通民众可凭此评判政策的对错,可依此审视权力的边界,可借此辨别人心的善恶。当某个政策偏离了人民的需求,会有无数声音及时发声矫正;当某个权力者试图滥用职权,会有千万双眼睛时刻监督制衡;当某件恶行刚露苗头,便会被群众的力量迅速遏制。在这样的语境下,邪恶如同见光的尘埃,没有滋生的土壤,没有蔓延的空间,更谈不上与正义分庭抗礼、甚至将其压倒。那时的正义,不是遥远的“迟到者”,而是身边的“守护者”,是触手可及的公平,是即时兑现的公道。

  可当“正义不会缺席,只会迟到”成为集体口头禅时,一切都已悄然逆转。这句话的潜台词,藏着一个令人心惊的现实:当下的正义,早已失去了即时反击的力量;当下的邪恶,已然挣脱了约束的枷锁,在现实中肆意横行。当有人蒙受不白之冤,人们不再说“立刻还他清白”,而是劝“再等等,正义会来”;当某项制度纵容了不公,人们不再说“马上修改它”,而是叹“总会有一天,正义会纠正”;当某种恶行伤害了群体,人们不再说“现在就制止”,而是盼“迟早有一天,正义会惩罚”。这种“等待”的背后,是正义在当下的失语,是邪恶在眼前的肆虐。所谓“不会缺席”,不过是对未来的虚幻期许;所谓“只会迟到”,实则是对当下邪恶掌权的无奈承认。当人们只能用“迟到”来安慰自己时,这个时代早已没有了实时在场的正义,只剩下被邪恶主导的现实——因为真正的邪不压正,从不需要让人们在漫长的等待中煎熬,从不需要让正义在“迟到”的借口里缺席。

  更可悲的是,这句口号正在消解人们对正义的主动追求。当我们默认“正义会迟到”,便会在当下的不公面前选择沉默;当我们相信“正义不会缺席”,便会放弃为即时正义付出努力。于是,邪恶在沉默中愈发嚣张,正义在等待中愈发遥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等待,正义越迟到;越迟到,越需要用“不会缺席”来自我麻痹。这不是正义的坚守,而是对邪恶的妥协;不是对公平的信仰,而是对现实的逃避。

  真正的正义时代,从不需要“迟到”的托词。只有当“有益于人民”的标尺重新回到每个人手中,当民众能随时为公平发声、为正义行动,当邪恶一出现便被及时遏制,那时的正义,才是真正的在场,才是真正的邪不压正。而当我们还在反复念叨“正义不会缺席,只会迟到”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希望的宣言,而是时代的警报——警报声里,藏着正义的困境,更藏着邪恶掌权的真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