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北京来(小说连载三十一)

第三十一章

冯未未发完微信后,又马上后悔起来。他思忖片刻,马上在三人群里又补发了一条,内容和上一条基本一致,但又加了一段对来鹤的诗歌项目的见解。可刚发出,就突然觉得完全是多此一举,节外生枝,甚至弄巧成拙。他又后悔了。他是这么写的:
“来鹤及未未:在做旅游vr的同时,我谈点对诗歌项目的模式想法,仅供参考:苏州的传统产业多,教育也较发达。我原曾想在苏做教育机器人。但必须与线下教育培训结合或服务于线下。去年曾考察过线下少儿教育机构,少儿教育市场太大。一句话,小孩的钱好赚。苏州有一线下教育品牌小亲疙蛋作文,做的好。联想来鹤诗词,我理解为打造以诗词课程为核心竞争力的教育培训品牌,自我研发以诗词及作文且面对中小学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课程内容,同时线上(移动互联网)和线下课程及品牌输出(针对线下大量教育培训机构)结合。尤其如苏州等传统教育培训机构遍地开花的城市(其实全国各地也然),不可忽视线下与培训机构的结合,或者为了收入流水,自己同步可做线下。”
沈姜斟酌发出的这番意在讨巧的话,结果却是来鹤一言不发,冯未未自然也不便多嘴。沈姜讨了个没趣。
不过,沈姜很快就释然了。毕竟是中年人了,见过的经历的太多了,心智应该更加成熟才是。
他一犯愁,就想去参加一些近期的会展活动。这是他的嗜好。
他正在去静安庄的老国展路上。从13号线的太阳宫出站后,本来可以往北步行到达静安庄,却不知为何迷路了。他问了几个路边的人,几个正在聊天的外地人样子的穿制服人———现在着制服的人越来越多了。一个小伙子似乎热情地一指,说往那边,直走就是。结果,沈姜走到京密路上,才发现不对。又经打问,得知右手走,是三元桥。
呵呵,沈姜心里好笑,方向一旦错了,真的是越走越远,越走越错。也好,走了冤枉路,却无意中验证了一条真理。方向,太重要了。
近午的三环路,穿梭于主路上的汽车,依然不减上下班高峰的拥挤,不过,这一年,北京三环的汽车不像几年前那样了,那时,二三环路上常常成了停车场。沈姜胸前的大双肩包,这时候像个大大的袋鼠袋子,虽然显得笨重,但丝毫不影响他灵巧轻便的脚步。
他的减压嗜好,也就是参加会展,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像今天,他本来参加的是个旅游方面的博览会,却在穿糖葫芦般的一二三四号展厅之后,他意外发现第四展厅,是另一个内容的展览。叫古典建筑博览会。规模较小。
当他来到第四展厅时,他正好赶上一场设在展厅里的论坛。看似简陋了些的论坛,两面用隔板拦出一块可容纳上百人的会场,前面有个腿脚高低的台子,台子一角摆一高高的像模像样的讲台,正有一个操南方口音的,自称已经七十多岁的人在讲什么 。沈姜在后排找一个椅子坐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二十一章 不论来鹤今天要说什么,不论他是否要下最后决心,沈姜都有一种小小的满足感。事情总算在往前推进。可是,来鹤...
    姜苏阅读 488评论 0 0
  • 第十二章 三人群里,沈姜和来鹤见过两次面,来鹤和冯未未自然比较熟,沈姜和冯未未从未见过面。只通过一次电话,之后就是...
    姜苏阅读 361评论 0 0
  • 第二十章 来鹤记得沈姜说过,在苏州也有个公司。其实,那是第二次见面时,沈姜顺便提及的。沈姜年龄比来鹤大十来岁,这是...
    姜苏阅读 260评论 0 0
  • 第十一章 沈姜和霍沙互相是加了微信的。就是第一次给霍沙电话后,再给其电话,霍沙不接,给他短信也不回。沈姜干脆说,加...
    姜苏阅读 301评论 0 0
  • 有一只英俊的公蝙蝠,当初为了追逐一只美艳的母蝙蝠,不小心一头撞进了一户人家的窗户,自此它开始了在这户人家的圈养生活...
    佳日月牙阅读 78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