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胜解。以我观之,凡心尽处,胜解卓然。但此胜解,不属有无,不通言话,故祖师。教人到此便住,如眼翳尽。眼自有明医师只有除翳药,何曾有求明药。明若可求,即还是翳固不可翳中求明,即不可言翳外无明。夫世之昧者,便将颓然无知,认作佛地。若此是佛,猫儿狗儿得饱熟睡,腹摇鼻息。与土木同,当恁么时,可谓无一毫思念,岂谓猫儿狗儿已入佛地。故凡学人,当观妄除爱,自粗及细,念念不忘,会作一日得无所除。弟所教我者是如此否?因见二偈警策。孔君不觉耸然,更以问之。书至此,墙外有悍妇与夫相殴骂。声飞灰火,如猪嘶狗嗥。因念他一点圆明,正在猪嘶狗嗥里面。
案:苏子瞻刚贬谪到黄州,弟弟子由担心哥哥,怕他一时想不开,遁入空门。没想到哥哥已经在“凡心尽处,胜解卓然”。回信到一半,大半夜隔壁悍妇与她老公刚刚干架完,骂詈声像是大火之后的余烬,时不时的传来猪嘶狗嘷之声,哥哥子瞻开始欣赏这猪嘶狗嘷声,且从中听到了人性的一点圆明…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胜解”,大唐以道教为李氏皇朝的家教,被边缘化的佛教只好从老庄典籍里寻找生存空间。道悟禅师这段从庄子《逍遥游》里放飞出来的文字,像是一只个性不拘,灵光迥耀的蝴蝶,为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的苏东坡,眼翳尽处,找到了生活中处处亮点。身处大变革时代,文化积淀越是厚重者,越容易遭到大时代的倾轧,物之感我者,自然不安也不轻,以“和”“安”为养生法则,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调整心态,我之应物者,则安之而顺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