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梳理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听完虞大明老师的《在柏林》,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出了这几句,虞老师以屏幕阅读为载体,引导孩子沉入文本,聚焦细节,直面矛盾,践行质疑发问、想象猜读、链接阅读、联想写话等方法,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面,引导孩子读懂微型小说的大致内容以及文字背后的“反映战争残酷”的主旨,初步了解微型小说“故事以小见大”“空间无限延展”“结尾耐人寻味”的特点。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边问边读,边读边问,从字到词,到内容、情节,抓住矛盾点提问,短短一节课,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们的质疑能力逐步在得到提升;边猜边读,边读边猜,带着猜测的答案往后读,也就是验证性阅读,读到最后,谜底揭开,能体会到那种被猜中的喜悦感;边想边读,边读边想,创设一切机会让孩子透过文字想象;边比边读,边读边比,提供平台,搭建扶手,踩着台阶,攀着扶手,让孩子去发现,用文本促使学生去发现,发现文本的精妙所在。朴实的课堂,沉稳的风格,开放的课堂,着实彰显了名师的姿态。

初看管建刚老师的《教学简案》,真是简案啊,五个环节,只有55个字,搞不懂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不过课伊始,很快明晰:卖的是迷魂药。思路怪,问题精准,幽默有趣,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在吸引着孩子们,也吸引着台下的我们,一篇课文变成一句话,删掉两个字,需要再加上一个字,三处却不知道,一处却没顾到,透过眼睛感受表情变化,感情朗读,甚至仅仅是两个逗号,也可以拿过来大做文章,一读再读,一品再品,螳螂的凶猛,婵的悠闲,瞬间再现。由讲故事到解密策划,到最后指向写作,改编版的出示和解读,管老师似乎有七十二变,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实实在在验证管老师的教学主张,上课只解决三件事:朗读,内容理解,指向写作。多读并不代表会写读者不可能成为作者,充其量只能从一个年轻的读者成为年老的读者,从读者到作者的关键通道是培养学生写的阅读思维,如何找到写作的表达点和阅读的理解点,二者结合,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管老师,大家风范,名不虚传!

第三位登台的是我的小伙伴逯继英老师,尽管主持人用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样的介绍,可是,逯老师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榜样,优雅温婉的形象,不落俗套的鼓励,层层深入的设计,从扶到放,不急不缓,不急不躁,带领着一班一年级的小朋友渐入佳境,仿佛一汩清泉,无声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也如一缕清风,令听课老师们,有说不出的惬意和舒服,真棒!

王文丽老师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让阅读变得单纯起来,四个字就够了,那就是:开卷有益。一切从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开始。猜测,猜想,抓重点,分享课上的统整,连结,推论,比较,视觉化,做笔记,这是王老师通过自己的日常实践总结出来的八条策略。

“想要人造船

不是给他木板

也不是给他锤子和钉子

而是唤起他

对辽阔大海的无限渴望”

在一首小诗中,王老师结束了她的分享,却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
    yuqifuli阅读 10,842评论 3 13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5,000评论 9 209
  • 现在是中秋节的下午18:32分,一直有写作欲望但没有写作动机的我,在前几分钟的时间里看到简书里面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
    晓晨雾起阅读 1,950评论 0 0
  • 这两年读了一些书,试图将范围增广,却实在对历史和侦探的不感冒。谈谈我看过的那些书吧。 刚开始接触的是村上春树,拜读...
    天空中的鱼阅读 3,214评论 0 2
  • 提到孟浩然,头脑里最先浮现的是他的《春晓》一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儿时的我,会背...
    清溪书苑阅读 10,142评论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