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心里有苦谁自己明白 别人看到的都是假象

生活就像是一座人来人往的桥,它承载着来往的路人的命运与悲喜,唯独发不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夜里两点多钟看完了吴忠全写得《橋聲》,不知是因为困还是被书中的情节所影响,感觉很不舒服,腌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本身就埋伏着数枚定时炸弹,也许有的人会一辈子都平平安安,安全到平庸,也许有的人一辈子都轰轰烈烈,动荡至死亡。陸成安的话,我想用惨烈一词来形容。其实,有时候惨烈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以一种平庸的姿态去惨烈地结束平庸。

我是个胆小的人,不能忍受别人用轻描淡写的口吻向我陈述别人的死亡过程。然而,为了看结局,我忍下来了本不想忍的事。唉,都是如此,自己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却只会抱怨别人。好像每个人的骨子里本身就潜伏着另一个自己,只是另一个自己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时机和场合来做药引子,它是断不会轻易露面的。旁人未可知,至少,我觉得自己的身体里还有一个更疯狂的自己。

这本书像是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方向,可是内心的另一个人只是挣扎了两下便又蛰伏去了。我清楚的知道他它她没有理由出来,抑或是他它她的本体是个胆小鬼,害怕也被关进疯人院。因为在外面的世界我还有选择寂寞的机会,在疯人院就只剩下强迫寂寞,如果连寂寞的自由也没有了,活着就如同死亡。

看到陸成安肢解然然的场景,我竟然能快速地勾勒出血淋淋的画面来。我一边惊叹吴忠全的表达能力,一边觉得自己很可怕。因为只有有过类似想法的人才能以一种完美的抛物线姿态咬合住他人的思想齿轮。可能是疯了吧。我懒得向每个路过我身边的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因为语言的速度往往跟不上你的思维运转。假使你费劲地表达出了一些所谓的思想灵感,路人也许更在意你說话的面部表情。像一场突如其来的表演,你成功地为大家增加了一个比较冷的饭后谈资。

读书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我有过一丝同情給陸成安。可是,仅仅是一瞬间而已。我开着昏黄的台灯,可能是快没电了,周围的气氛开始混淆着苦闷的味道。托着下巴,心安理得地看完结局。我在想,如果陸成安真的一直隐居下去,过着惬意的隐士生活。那他的生活质量高的也太天理不容了,我想我定会为然然小朋友打抱不平的——灭了他。额,我的意思是灭了这本书,它。这样做招致的后果就是必须得赔帆仔一本新书。可是有人为我省了一笔。这本书的作者吴忠全和我一样,他也想起了然然,于是一扭脸就把陸成安扔进了疯人院。

吴忠全真是个会折磨人的家伙,他会用精神战斗法折磨成安,当然还有我这样敏感的读者。他把陸成安关进去的同时还不忘給陸成安一副清醒的大脑,于是,陸成安就这样在一群疯子中活生生的被寂寞了,这应该比肢解更痛苦。跟精神上的折磨相比,身体上的痛苦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写到了这里,我觉得自己心情糟糕却又找不到由头,宁愿受着这书的折磨也心甘情愿地重读着。或许,我身体里的那头心兽有了些共鸣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