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

  我一直觉得,理科生,特别是学物理的,应该是对鸡汤和成功学有一定的基本免疫力的。

  因为,物理思维的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明白一切都是有界限的,不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东西(除了这句话本身);另一个是明白事物被抽象化的基本流程和要求。

  而鸡汤和成功学,就是将一切现实全部抛弃,妄图告诉你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东西,来让你感觉自己正踏在成功的路上。

  成功者的成功不可复制,失败者的失败遍地都是。


  举例来说,关于爱情与婚姻,你可以在市面上找到大量相关的“教材”,比如《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或者《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倒不是说这些书一无是处——如果真的一无是处,出版商也不会放出来卖了。

  而是说,你要明白,这里讲的理论和现实到底有多少差距,别就这么按图索骥走下去,那基本就是一条路走到黑了。

  你看,最现实的一点,就是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西方人。

  这怎么了?

  这就表示,如果你是东方人,而且很不幸还一直生活在东方世界,那就别看这几本书了,至少别认真地看,还傻不啦叽地跟着做。

  一切理论都是有其边界的,而边界固定了以后,才能有实际的理论——这也算是一种全息原理。

  那么,这套理论的边界是什么?就是西方社会习以为常的文化与历史,以及在这套文化与历史作用下人群所有的各种心理定势与惯性。

  简单地说,就是西方世界的文化与历史造就了西方世界,造就了西方世界的人,而这就是这套理论的根基——倘若我们把这些根基都给砍掉,那不好意思,这批理论立刻就崩塌了。

  而东方世界,欧耶,正好就和西方世界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与历史根基,所以东方世界的人的心理和思考方式和西方世界是不同的——当然,在全球化的现在,我们不能说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是天差地别,但也不是小得可以一笑了之。

  即便是西方世界自己,或者东方世界自己,其内部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比如,天主教是不让离婚和自杀的,但西方也不只有天主教。

  西方有些地方的婚姻观是开心就在一起,不开心就分手离婚,很自然。而我们的婚姻观则是——不开心咋地?还能离呀?

  这就让人想起了周立波的老段子——喝咖啡的和嗑大蒜的那真的是没话说。

  所以,你拿一套喝咖啡的礼仪来要求一帮嗑大蒜的老粗,这不是自找没趣么?

  东西方的酒文化就具有极大的差异,餐桌礼仪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以此为基础的社交礼仪自然有很大不同——你在这种不同不可抹去的情况下指导东方男女玩西方男女那套,这不是找不自在么?

  当然了,现在全球化也已经一段时间了,东西方差异自然没以前那么厉害,但这种无视边界差异而以为跟着走的作风依然是不可取的。

  你先要明白理论的局限和边界,才能用好理论。


  不去了解理论的局限与边界而滥用理论,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心态和行为。

  因为,掌握上述东西一般来说都是枯燥而繁琐的,而现代社会这么讲究速度和效率,人们根本无心也无意去做这些细致的功夫——我们所要的就好比是字典这样的工具书,拿来直接用就好了,用下来不对再换一本。

  浮躁的社会导致浮躁的个人,而浮躁的个人是不会太有情调去讲究这些细节功夫的,所以我们要的是一本本成功学和一段段鸡汤。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追求卓越,只能退而求其次,追求卓越的感觉。

  所以罗辑这么火热,所以成功教材这么流行,所以禅师和青年可以谱写这么多基情四射的段子。

  也所以,对于一样东西的细致组成的探究,大家是不看重的,只要有一个大体的数字就可以了。

  比如说,你有10个兵,我有3个兵,那么对战谁会赢?

  大部分人肯定会直觉地说:当然是10个兵的赢了。

  考究一点的会说:要看操作。

  但,其实,都忘了一件事——小狗是兵,大和也是并,我3艘大和战舰对付你10个小狗,这不是秒团(秒杀+团灭)的么?

  数字是有欺骗性的,特别是被特意“统计”“组合”出来的数字,它到真相的距离甚至比没有数字还要遥远。

  就比如说退休年龄吧。

  我国退休年龄被延迟,然后新闻立刻就播放说,英国退休年龄也延迟,于是一大批人释然——哦,我们是在赶英超美啊!好样的!

  可是,这只是一个表象,一个数字,数字背后的结构你看了么?

  比如说,社会A的人口结构(从下到上是刚出生到100岁)是正三角形的,而社会B的人口结构是倒三角形的。而A和B的劳动力年龄段是相同的。

  因此,每过一年,A离开劳动力年龄段的人比进入劳动力年龄段的人要少很多,而B离开劳动力年龄段的人则比进入劳动力年龄段的人要多很多。

  这导致什么问题?这导致每年A的劳力越来越多,而岗位如果不增加的话,就会出现不断升高的失业率——而这些失业的基本都是新入行的年轻人,于是社会闲散人员大量增多,社会治安和社会满意度就会下降,社会问题和争端就会上升,最后进入动乱。

  而对于B来说,则是劳力一年比一年少,最后劳动力枯竭,社会衰退,福利下降,社会问题和争端上升,最后进入动乱。

  A和B要怎么做?

  对B来说,短期能做的是放宽劳动力年龄范围,比如可以提前参加工作,比如延迟退休。中期能做的是引入外国劳动力,而长远来说,鼓励生育改善人口结构才是王道。

  对A来说,短期能做的是收紧劳动力年龄范围,比如鼓励大家继续求学,提前退休。中期能做的是劳动力出口,鼓励人口密集型产业,而长远来说,也是调整人口结构才是正途。

  如果你忽略A和B的人口结构差异,说B延迟退休A为什么不,或者A提前退休B为什么不,这就是典型的不考虑理论边界而滥用的行为了。

  这还不算A和B在各自文化作用下的生育率差异等问题。如果一个是人口增长率高,另一个是人口负增长,你还说他们要采用一样的政策,这就是找死了。

  这就好比医生开药,不能只看表面的症状,而是要找到病根。一样的症状可能有不一样的病根,你鼻子眼睛一把抓,给一副茄子或者绿豆就说包治百病,这是大师老军医。

  可是呀可是,大部分人是不会去看这些细致结构的,10个兵和3个兵,肯定是10个兵赢,这对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已经是每天生活的真理了。而结构?不好意思,系统Overload了,请不要跟我说这种高级词汇。


  浮躁社会下的我们,每天都活着醒来,然后死着度过一整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