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套路有多深

直译,还是意译,这不是个问题!

问题是,你为谁而译。

举个栗子

Howold are you?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

但如果对方是个小孩纸,最好译为:

你几岁啦?

如果是位女生,而你又想显得文绉绉的,可以译为:

姑娘芳龄几许?

(当然,女生的年龄最好少问,呵呵)

如果是位老人,则不妨译为:

您老贵庚啊?

如果不清楚对方的年龄,可以泛泛地译为:

你多大年纪?

对象不同,译文不同,就这么简单。

翻译,就是要知道句子的底层含义,根据对象的不同,组织不同的措辞,符合所处的语境。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句子的底层含义就是询问年纪,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用语,不能一概译为“你多大了”。这就是翻译的奥妙所在。

其实在同一种语言里,也有用不同的话语阐释同一概念的情况。

举个栗子

《何以笙箫默》的金句:

“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

大家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有这一句古诗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换成写《送你一颗子弹》的刘瑜,她用的是这样的句子:

“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

异曲同工。同样的概念,用不同的辞藻、意象和搭配,就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而翻译就是解构源语,获得底层含义,再用符合目标语的文字表达出来。

翻译的套路,大致归纳起来,其实就三种:直译、意译、创译/编译。

直译

直译≠死译

Kill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鸟

是直译

用一块石头杀死两只鸟,才是死译,呵呵

不少人觉得直译比意译low,其实不然,直译,只是更多地服务于源语作者,倾向于呈现源语的意境。比如:the carrot and stick approach,直译就是“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保留了源语的意象,也可以称为异化的策略。

直译≠逐字翻译

直译也应该容易读懂。

核心策略是:保留

意译

用目标语的意象替代源语的意象,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

比如:见面行礼,在中国古代,可能是抱拳,在现代是握手;在法国,是贴面礼。这就是形式的不同,但功能对等。

上一例 the carrot and stick approach,意译可以是总括的“软硬兼施”,也可以是“给点甜头,给点拳头”或者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也可以称为归化的策略。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也可以译为“一箭双雕”。

核心策略是:替换

创译/编译

广告语或市场营销的资料,大多会是这个套路

比如:诺基亚的广告语

科技以人为本

原文却是:Connecting people

译文中只留了“人”,呵呵。

公司里有一次为客户翻译研讨会的主题口号。

原文是:Cities as clusters fortalent & ideas

最初的译文是:城市凝聚人才与创意

客户觉得还不够像口号

最后审校老师改为:城市——创意之都,人才高地

适当增词,符合语境,客户满意。

核心策略是:取舍得当,妙笔生花。

直译、意译、创译/编译

没有优劣之别

只是套路的不同

服务的对象或目的不同

需调动的内功和杀伤的脑细胞数量的不同

熟练掌握这三种套路,就可以在翻译的世界纵横驰骋。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订阅号 文译界(wenyi_translation)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艾略特的《荒原》(The Waste Land)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英语现代诗歌之一。1922年10月,《荒原》首...
    冉之阅读 7,391评论 5 20
  • 天色昏暗,时而有风吹过,把门窗摇得嘎吱作响,院里光秃的树枝都被吹断几根,有点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不多时,果真...
    冬雨的陶阅读 4,112评论 3 1
  • 痛心于由于自己的坏记性,导致芳珂套装的过期…心在滴血啊……
    娜酱就是想坐吃等死阅读 1,1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