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认真读了川端康成的《雪国》和《伊豆的舞女》,以前读过,但不认真。前一部是中篇,后一部是短篇。我越来越喜欢他的作品。
两篇小说有好多类似的地方。比如都是些旅行中发生的事情,一个去伊豆,一个去雪国;女主都是卖艺的,一个是舞女,一个是艺伎,她们为生活所迫,但天性乐观,内心纯洁美好。男主的性格都很阴郁,《伊豆的舞女》中的我像少年版的岛村,《雪国》是中年版的岛村。
看了作者简介,了解到他身世坎坷,从小就历经了多位亲人的离世,形成了颓丧悲观的性格。从小说中两位的男主身上仿佛能看到作者的影子。作者年轻时有去旅行的经历,这两篇小说是根据他的经历而写。
伊豆的舞女中的我是个大二的学生,他独自来伊豆旅行,旅行过程中,遇到了舞女等一行五人。在交往过程中,他和舞女之间产生了朦胧的爱情,但由于阶层不同,地位不同。一个是地位尊贵,一个地位卑贱。注定不能走到一起,只能黯然离开,留下无尽的思念。
两个人都有着朴素纯洁的情感,但拥有些远远不够。世俗的爱情里,讲究门当户对。他们相差悬殊,很难被社会认可和接受。
试想,如果舞女是一位大学生,随行的妈妈很可能会同意他们的交往,两个人的共同语言也会更多。身份地位是阻碍感情的拦路虎。所以两个人光有感情是不够的,要多方面考虑。
雪国里的岛村是个已婚男,他终日无所事事,靠祖产过活,没有生存压力,他去游玩的时候来到学雪国,遇到了驹子和叶子。
驹子的善良,热情,真城感染着岛村,所以三次来看她。驹子命运悲苦,身份卑贱,地位低下,她努力赚钱,勇敢示爱,就像他的红玫瑰。
驹子可以无条件的爱岛村,但看不出岛村有多爱驹子。岛村是个有抑郁倾向的人,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徒劳的,虚无的,很悲观。全篇没有一处写他笑的,也定下了小说悲伤的基调。
而叶子就像他的白玫瑰,是他的精神伴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岛村迷恋她的美貌,她的声音,却得不到她,是岛村心中的白月光。
小说的开头写岛村在火车上看见叶子,结尾写叶子被大火吞噬。叶子的离去,他的精神世界随之轰然倒塌。就像结尾写的:
就在那一刻,银河仿佛哗啦一声,朝他心房倾泻下来。
两篇小说相同之处还有:
一是有多处细腻的描写,包括自然风光,心理描写,甚至一些小动物,一些小动作等都写得非常细腻,形象逼真,画面感强。
二是人物情感层层递进,感情真挚,能打动人,代入感强。两人初见时都有好感,逐渐了解后相互爱慕,最后男主因阶层的差异选择逃离。
三是人物塑造鲜明。读过之后对做艺伎的驹子,执着认真的叶子,舞女薰子印象深刻。两部小说都拍成了电影,经过演员的精彩演绎,更是让人难忘。
读书需要认真,才能真正感受小说的美妙之处,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自己欠缺的,今后要多读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