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问题是个性化和自我发展的某个更大问题而显现出来的症状

读《转行: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

虽然讲的是如何转变职业,但是我觉得对于寻找一个合适的职业来说也是适用的。

传统上,人们会认为要转变职业的话,要先计划再行动,但是作者认为这样是错误的。

传统方法

第️1步:了解自己

但是人们是通过实践,而不是反省,来了解自己“可能的自我”

过多的“反省”导致行为瘫痪

对“真实自我”的执着导致多样性的丧失

第️2步:找信得过的人参谋

家人或朋友本意是很想给你支持,但他们往往会加强或是拼命保住你想摆脱的旧身份。

打破框框并获得心理支持的最佳途径,是跳出我们平时生活的圈子,去接触新的朋友、新的交际网络和专业群体

第️3步:追求一步到位

传统方法告诉我们,别用微小的、表面上的调整来愚弄自己。实际上,急切的重大的改变会欲速则不达。一步一步地采取一些小的措施反而会使我们在重新界定自己的职业身份时,做到更加全面和更有依据。

大多数职业生涯的转变都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这个轨迹很少成为一条直线——我们进两步退一步,最终驻足的地方会让自己大吃一惊。

新方法

塑造职业身份是一种实践,是对“可能的自我”进行测试、检验和了解的过程

成功转变职业生涯的方法:

1.创造实验机会

利用业余时间,以兼职的形式,利用临时任务、外包等来获得相关经验,技能)

2.改变关系网

敢于涉足未知的关系网络。加入新的专业社群。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是情境学习,找到学习共同体,从边缘到核心)

3.解释我们正在经历的转变

将这些事件串成一个故事,一个有关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故事。

好故事来之不易。只有经过多次尝试和磨难后,顿悟才会降临。

职业身份的转变并不仅仅局限在个人的能力、想法和行动上,而是在一系列的自我询问和自我探索后发生的。职业转型中也包括一种相当激进的、对于个人的基本优先级和组织原则的重组

我觉得这一点很有趣,和我之前所看到的一些讲述个性与职业的内容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真正的职业并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东西,一种谋生的手段,它是一个人内在的展现。

《职业占星全书》对职业的阐述就说明了这一点

天职/职业(vocation)是一种感召。「有一份职业」的原始意涵是:一个人遵循自我的内在召唤
它包括在俗世中寻找真正自我的探索。天职/职业是一种内在声音,一种「世上有我们一席之地」的深切之感
工作(The Work)不仅仅是一个换过一个的工作、存款账户或绩效奖金,而是在世上表达自我的过程。
在本质上,它是我们性格的一部分,随着时间展现出来。
职业生涯的问题往往是关于个性化和自我发展的某个更大问题而显现出来的症状。因此去倾听职业的根本问题是有帮助的——也就是我们是谁

也就是说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了解自己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种个性是非常具体的、细致的、差异性的,也就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

最近看的《成为黑马:在个性化时代获得成功的最佳方案》也提到这一点

要了解自己的个性,需要自我觉察

关注自己对其他人和情景的情感反应。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利用情感反应来找出自己隐藏欲望的轮廓。
对热情的规划,关键不在于追随内心深处最炽热的东西,而在于有意识地操控尽可能多的不同动机。你能识别和操控的微观动机越明显,对生活的融入程度就越大。

如果能非常精细地了解我们的喜好组合,就可以运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职业选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