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

1960年,哈珀·李发表了长篇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大获成功。这一年,哈珀不过三十四岁。第二年,凭借这本书,她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一时之间,声名大振,可是这位年轻的作家,却选择闭门谢客,过起了隐居生活。连获奖感言也懒得发表,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声名鹊起,恰是乘胜追击之时,可是她却长久搁笔,不再创作。

作者:哈珀·李

有人问她,现在如此成功,为何不趁热打铁继续创作,她说:“有过这样一次,还有什么好写的呢?” 所以《杀死一只更鸟》就成了作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几十年来,这本书影响了无数人,被翻译成数十种不同语言。最近几年,不断有人问,读书有什么?意义读完这本书,你就知道为什么要多读书了。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个充满偏见的世界,也许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就被他人的偏见击中,又或者不经意之间,他人就被我们斥责。

梅科姆镇是一个皮皮塌塌的老镇,一到下雨。 街道就变成红色的烂泥坑,人行道上杂草丛生,跟人们的脑袋一样杂乱荒芜。这里白人居多,黑人很少,但大多数白人都奇怪的瞧不起黑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梅科姆小镇生活节奏很慢,人们悠哉游哉的穿过广场,做什么事也都不紧不慢,一天似乎不止24个小时。芬奇先生一家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小镇,日子清静悠闲。芬奇先生喜欢看书,喜欢读报。还经常陪自己的孩子玩,对于一儿一女同样和蔼可亲、不偏不倚,杰姆和斯库特对有这样一个父亲感到很满意。

杰姆十岁那年,斯库特也快满六岁了。他们对怪人拉德力离群索居,和外界几乎没有交往充满好奇。然而,在这个向往热闹的世界里,隔绝热闹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为离群所居被看作一种不可原谅的怪癖,人们都说,房子里住着一个幽灵。总之,拉得利的事情在小镇上越传越神秘。对于充满好奇的孩子来说,弄清楚拉得利的秘密甚至是一项刺激的冒险。

为了达到目的,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背着芬奇先生做了很多无理的尝试,最后芬奇先生告诉他们别再去折磨那个人了。

说实话,开始的情节,着实让人有些昏昏欲睡,毫无兴致。直到来到了76页,阿迪克斯的一番话才真正激起我内心的漪涟。面对家中两个孩子一只对怪人拉德利先生的好奇,并不断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引出其的欲念,阿迪克斯这样平静地对孩子们说道:

“你好好听着,这话我只说一遍:别再去折磨那个人了。拉德利先生做什么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他想走出家门,他就会出来。如果他想闭门不出,他也有自己的权利待在屋子里......实际上,我们刚才对拉德利先生所做的一切就等于是不速之客贸然闯入。拉德利先生的所作所为在我们眼里可能很古怪,但在他自己看来一点都不出格。”

这是一个单亲父亲对孩子们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作为已经身为人父人母的我,深知这番话需要多么高的修养,同时也是给予了孩子们多么好的教养。尊重别人,有时候就是最高级的修养!

故事就是这样不紧不慢地发生着,孩子们升学,学校的事情,街区的情况,夏天的炎热。同时芬奇家的两个孩子杰姆和斯客特总在怪人拉德利家的大树根的洞里发现不一样的惊喜,如可乐、旧的怀表......甚至还有一次,杰姆进入拉德利家企图窥探到怪人的一些举动,却在返回家的途中,被铁丝网将裤子撕裂而留在了现场。而当他再次潜回取裤子时,却发现裤子竟然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篱笆上,好像专门等着他去取。最重要的是原本破烂的裤子,竟已经缝好,虽然歪歪扭扭......

书中一段有许多有趣的话语,艾弗里先生说:“罗塞塔碑上写得明明白白,如果小孩不听父母的话,或者抽烟打架,季节就会一反常态。”那年的冬天气温确实一反常态,所以斯客特觉得自己和杰姆也为这恶劣的天气“尽了绵薄之力”,并为此感到愧疚,因为这让小镇上的大家都不舒服了。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父母在上面描写了什么,觉得了他们的底色。这种打骨子里出来的单纯、善良,就是人生最好的底色。

在芬奇先生的教导下,斯库特和杰姆懂得了换位思考,也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他们还学会了从寻常的生活中去发现人生的美好,学会去看到自己所讨厌的人的优点,任何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恃才傲物,也许这就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东西。一个人要克服自己的偏见,就要学习更多的东西,就要读更多的书。

爱养杜鹃花的莫迪小姐,就住在芬奇先生家附近,她特别会做蛋糕。那年下大雪,孩子们都在开心玩雪,杰姆大声说:“雪天真美啊!您说是不是啊,莫迪小姐?”

“美你个大头啊!要是今天夜里结冰,我的杜鹃花就全完了!”

“我和斯库特能借您点雪儿吗?”

“老天在上,你们全运走好了!房子台基下有个装桃子的就篮子,你们用那个篮子运吧。”

......

有一天,莫迪小姐的房子被一场大火烧毁了,她毫不伤心,反而觉得终于跳出了那个老房子。也就在发生火灾那天,全街区的人都慌慌张张地从家里走到了大街上,而斯库特回去的时候,竟然没法自己身上不知何时披上了一件毯子。在她父亲阿迪克斯认为,这是怪人拉德利给斯库特披上的......

“怪人拉德利,你光顾着看火,他把毯子披在你身上时,你竟没发现。”

在阿迪克斯的教育中,我们始终能感受到他的温和、谦虚、宽容、循循善诱及稳定的情绪,但同时也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

阿迪克斯他温文尔雅,几乎从不见有些人会带着偏见成长,然后他内心的偏见也会随之长大。斯库特也有自己的偏见,但在父亲的教导下,他不断改进,有家境不好的同学来家里做客,吃饭时很粗鲁。这让斯库特很看不起,是因为他觉得吃饭就应该温文尔雅。但父亲告诉他,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一样的习惯。于是他知道了,就算有人吃饭的习惯跟自己不一样,那也是正常的。库特对拉德利先生充满好奇其实也是一种偏见。父亲告诉他,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在所有人眼里,芬奇先生都是一个好人。他温文尔雅,几乎从不生气,也不会说人家的坏话。他一直都想做好自己,他每天读书看报,他虽然只有一种生活,但他在书里、报纸里已经体验过无数种生活。

阿迪克斯是一名律师,正在为一件毫无胜算的黑人强奸案做辩护律师。对此小镇上都议论纷纷,甚至觉得他丢尽了白人的脸,然而当他的孩子斯库特询问这件事时:“阿迪克斯,所有的律师都会替黑——黑人辩护吗?

“当然会啦,斯库特。”他却回答的无比坚定。

“每个律师在一生中至少都会遇到一个案子,对他本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我猜这个案子对我来说就是。   

  “阿迪克斯,我们会赢吗?”

  “没戏,宝贝儿。”阿迪克斯回答到。

  “那——为什么还要......”

“总不能因为过去这一百年我们一败涂地,就放弃争取胜利吧。”阿迪克斯说。

知更鸟是一种哼唱美妙音乐供人们欣赏的鸟儿。他们什么坏事也不做,既不吃人家院子里的花果蔬菜,也不在谷仓里筑巢做窝,他们只是尽情的唱歌。或许黑人汤姆就是这样一只更鸟。他善良,经常帮助一个白人姑娘,可是最后却惨遭姑娘的酒鬼父亲诬陷,被告上法庭。在法庭上,芬奇先生据理力争,一步步还原了事情的真相。原来,这个白人姑娘经常请汤姆帮忙,而汤姆看他可怜,总是不求回报的帮他。可是这个姑娘喜欢上了汤姆,有一天,她将汤姆叫到屋子里,试图勾引汤姆,却被父亲发现了,这让她那个酒鬼父亲愤怒不已,于是向法庭谎称汤姆强奸了自己的女儿。事情的真相最终得以还原,但哪怕是在证据完全不足的情况下,经陪审团商议,黑人汤姆依旧被定为有罪。最后,他在监狱中试图逃跑,被狱警开枪射死......汤姆最后还是死于偏见,死于很多白人为了维持自己的优越感,只因为汤姆是黑人。

芬奇先生说:“我不赞成以人的性命为代价,保持虚伪的礼节。然而,当黑暗就是常态的时候,第一束光就是罪恶。”芬奇先生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支持,反而被很多人责骂,还有人因此怨恨芬奇先生一家。当某种偏见成为统治人们的观念,不服从这些偏见的人往往会被当成异类。

我记得房龙在《宽容的序言里》讲过一个很讽刺的语言,在无知山谷里,人们遵循着古老的教条,不准外出,一些年轻人想走出山谷,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有一个人走出去了,又回来告诉自己的同胞,可是他的同胞却用石头砸死了他,因为他违背了教条。他回来告诉山谷里的人,山谷外面的土地很肥沃,人们说他疯。可是最后,无知山谷闹了灾荒,山谷里的人却沿着那人标记好的路走了出去,活了下来。只要是偏见,就总有打破的一天,然而最开始试图打破偏见的人,总要为此付出代价。

在审判汤姆的法庭上,对于白人姑娘,芬奇先生总结说,他并没有犯罪,他只是触犯了这个社会里的一条根深蒂固的法则,这条法则非常严酷,不管是谁违反了都注定会被当做异类清除出去,他是极度贫穷和无知的受害者。芬奇先生说的社会法则就是黑白不相融,白人和黑人不可能在一起,因为白人自认为比黑人高贵。

芬奇先生的当庭总结使得这一家人颜面尽失。于是,他们怀恨在心,一心想要报复,甚至扬言要杀了芬奇先生。于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斯库特和杰姆走在漆黑的大街上,遭到了报复。要不是怪人拉德利及时出现,杰姆和斯库特都会惨遭毒手,但杰姆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最终行凶者死了。

在小说最后,写道确实,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偏见,他们活在偏见里,但他们是善良的。和这世间一样,小说里大部分人都带着偏见,芬奇先生是少数,不带偏见的人。

我们这一生最大的修行,也是为了摆脱我们身上的偏见,做一个自然美好的自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偏见的世界,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便不得不接受某些偏见,幸好,我们可以学习,才能最终摆脱偏见,最终成为不被偏见束缚的人。

前几年,不少人在争论一个话题,读书到底有没有意义?有人觉得读了很多书依然赚不到钱,所以读书没意义,但是人活着需要的不仅仅是面包啊,人生只有一次,但我们可以在书本里活无数次,因为很多作家将他们的人生写进书里,我们只要读他的书,就能再活一次。

在西方文化里,知更鸟象征着善良、本分和爱情,经典文学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以孩子的口吻不紧不慢地讲诉了一个关于正义、勇敢的故事,也同样将知更鸟隐喻成纯洁、善良、责任之类美好的品质。

我觉得任何年纪翻开这本书,都会为遇到它而感恩!作者用这个故事写了她想说的,也让读懂的人,受益终生!

书中诞生了很多至理名言:

“如果会让自己开心的事就去做,即是会难过 会后悔,也没关系……”

“你不可能真正了解谁,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陪他走上一段路。”

“永远不要从别人口中去认识一个人。不要相信流言蜚语,你才能看看真实。”

“世上有一种东西不能从众心理,那就是人的良心。”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