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所有壮烈牺牲的英雄,他们的灵魂在天国永生。
-----题记
年纪稍大的人都记得这样的画面:每当轮渡一靠岸,行人便争先恐后地踏上轮渡,车辆则顺坡而下,缓缓登上轮渡,按管理人员的指挥停在指定的位置。待到快满载时,轮渡便开始转身,缓缓驶入对岸,周而复始。
在赛岐大桥建成之前,赛江两岸的汽车与行人就是靠轮渡这样的方式过江的。
1987年8月1日,这天是建军节,发生了一件后来震惊省内的事。
这天的下午,赛岐石油分公司的驾驶员韦师傅驾驶油罐车,从漳湾油库运5吨汽油到赛岐加油站。
六时许,油罐车抵达罗江渡口待渡,韦师傅将车停在渡口陡坡上,这是个石板陡坡,坡度将近有60度。韦师傅像往常一样,按照在部队时学到的驾驶汽车的机械操作标准,停好车后,他下车准备与轮渡老大联系过渡事宜。
没想到这时,意外发生了,已经停好的油罐车内汽油受惯性作用,顺着斜坡向前滑冲,速度越来越快,如与轮渡相撞,就会造成爆炸,引起车毁人亡的特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为避免这一惨剧发生,韦师傅不顾个人安危,冲上油罐车驾驶室,用尽全力将油罐车开向旁边海滩。
油罐车及整车汽油保住了、轮渡保住了、几百名群众安全了。
而韦师傅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年仅42岁。
韦师傅好样的。
事后,省石油总公司赛岐分公司紧急召开事故分析会,当时参加分析会的有福安县公安局、监理、赛岐镇、闽东港办、公路局渡站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现场堪查结论是事故系汽车机械故障引起,认定韦师傅属于因公殉职。
在20世纪60年代,也曾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
一支部队正在拉练途中,一匹驮着钢炮的战马受了惊,奔向铁轨中间。
这时,一列满载旅客的火车正轰隆隆地开过来了,眼看车毁人亡的一幕惨剧就要上演,欧阳海猛冲上去把战马推出路轨,600多名旅客得救了,年仅23岁的欧阳海却倒在血泊之中……
欧阳海牺牲后,广州军区党委追授他一等功和“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欧阳海班”,并号召全军指战员学习欧阳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高度赞扬其英雄行为。
韦师傅的牺牲,无论对于单位还是个人家庭来说,都是重大的损失。
韦师傅是退伍军人,原来是位汽车兵,在部队里,他驾驶技术精湛,据说:当年他们开车时,晚上都是不开灯的。此外,他还有一手过硬的维修汽车技术。退伍后,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积极工作。单位的旧车,谁也不愿意开,都是给韦师傅,而他却从无怨言。
韦师傅的妻子是位家庭妇女,韦师傅的牺牲时,长女13岁,老二10岁,老三8岁。
后来,在单位的历次招工中,当时的分公司经理以种种借口,不给韦师傅的子女安排工作。
一个家庭妇女,拉扯三个孩子长大,可想而知,生活是多么的艰难,说是就像天塌了一样也不为过吧。
历史是何其相似,但结局却不尽相同,令人嗟叹不已。
第二年的6月,赛岐大桥开始建造。
3年后,即1991年的8月建成通车,从此,轮渡从大家的眼里消失了。
如今的码头已经荒废,村里因地制宜,在这里搭建起一个大排档。
只有赛江依旧还是浩浩荡荡,一路奔流入海,远隔着时空,仿佛在不停地在述说着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