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 “躺着”也能赚钱的时代已远去,想开来

记得二三年之前一次去杭州参加培训,我早上从宁波坐高铁到了杭州东站,径直走到打车处,揽下了一辆出租车。

车子出发后,我想到自己的目的地就在离东站附近的不远处一家酒店,那是主办方为了学员方便出行考虑的,我心里就有些心虚,主动给司机套近乎,我去的目的地只是一个起步价,请多保函。司机当时脸色就很难看,说那么近走走过去也行,干嘛还要打个车。

我们出去培训的,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主办方本着给学员方便出行,会选择高铁火车站的附近租酒店作为场地,实际下了车后,这一段短途着实让人头疼(不被拒载的话,也不想看到出租车司机阴沉的脸色),幸好现在还有了网约车,走一段路出站去打车还可以选择。

昨天和今天看到了澎湃新闻的关于出租车拒载和挑客的连续报道,揭开了出租车的这一见怪不怪的现象内幕。澎湃新闻的记者沉浸式体验(还是在上海的虹桥车站和浦东机场),客观真实地报道了这个行业的实际存在的问题,没有一边倒地指责出租车司机的不文明行为,深入地探寻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干出租车这个行业今非昔比,过去光鲜亮丽的职业,现如今沦落为辛苦赚钱又难的职业,司机违约的成本很低,职业前景暗淡,随之出现了种种的弊病。

昨天和今天的推文我都仔细看了,这类的报道读者都是亲历过的,很多人都有共鸣,说法也是五花八门,但是今天报道的钱师傅代表的是一种观点,我觉得在理,也让人深思。

记者调查出的实情,为什么出租车司机违约,大多是因为去机场或车站排队占了很长的时间,少则二三个小时,多则七八个小时,一天只能排上二三单的生意,言下之意是司机挑客也是迫不得已。




但是钱师傅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就认为这样做生意是不可取的,总是在机场趴着排队是懒司机居多。如果司机灵活点,平时会积累经验的司机一般都知道什么时间段,哪里会有生意,主动出击才是。

由此我想到,出租车司机随便怎么也是可以赚到一份比好好收入的时代已是一去不复返了。在十年以前,甚至出租车刚出现的时候,只有开上了出租车,就代表有了一份好收入,随便怎么开开都行,出租车司机是一份人人艳羡的职业。

所以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站在风口上,猪也是能够起飞的。

你有这份高收入,那是时代的红利赋予的。现如今网约车大量出现,红利消失了,竞争异常激烈,可出租车司机的观念没有改变过来,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意难做钱难赚,随即以服务质量大幅降低作为发泄,不要怪我服务差,我只是钱难赚。

那么文中的钱师傅,就是一个头脑灵活的司机,生意不能像以前那样干了,意识也及时转换过来,并积极想出应对的方法。

其实不止是出租车司机遇到这样的难题,很多的传统行业也大多是如此,一下子涌进来大量抢饭碗的,你除了抱怨还是抱怨,免不了被淘汰出局。

社会是前进的,尤其现在改变非常快,不会以个人的意志力停下脚步。山不转只能水来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