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2)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

“假设”的概念理解:我们的所有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于事实相符的程度。

思考肤浅,也许是在某个错误假设指导下的结果。而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所以,学习临界知识其实也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

学习临界知识,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我们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时候解释为什么。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知道自己过去的假设是否正确,并考虑应该如何改进,以便在未来以更正确的假设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层次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反思

1.反思和总结的区分: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

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或者,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惊醒校正。

从应用的角度看: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2.反思的作用:

1)发现知识误区;

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1)

我们常有的知识误区,就是“面对某些问题,不假思索就做出某种行为,未经理性思考而立刻得出结论,从而做出跳跃性假设”。

跳跃性假设,由于省略了理性思考的过程,往往不是合理的假设。

如何通过训练从而减少,甚至避免跳跃性假设?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我放慢速度。每当我要做一个重要决定,无论好坏,他都会要求我解释自己思考的整个过程。要达到这个目标有没有别的办法?我是否意识到了对手的威胁?有没有考虑过不同的布局顺序呢?——维茨金《学习之道》

我们可以这么问问自己:

自己做出决策的过程合理吗?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他办法吗?考虑的因素全面吗?

2)

在反思一件事情的时候通过联想和联结,将生活中其他经历和经验串联起来,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过往经历的办法,能够将自己分散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从而产生新的知识。

我们可以多问问自己:

我过去还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我还听说过有其他人犯过类似的错或者有做得更好吗?

有什么相关的方法可以应用到这件事情中吗?

3)

这里推荐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对标管理”。

就是照着你认为需要改进的方面,每日反思时去对比,看看自己有哪些方面没有改进,哪些有改进。

3.提升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3)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以教为学

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会有以下几个促进:

1)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2)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3)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一定要坚持思考自己所教的内容能不能站得住脚,经得起考验。只有真正指导我们拥有的知识的局限性所在,我们才能真正拥有这个知识。


刻意练习

1.元认知与刻意练习:

元认知: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

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2.元认知与临界知识:

元认知是思考的过程;临界知识是思考的工具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还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3.刻意练习与临界知识

1)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

2)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

3)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和付费购买

记录:

如实地记录过程&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定期回顾:

周/月度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付费购买:

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之“买书”

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之“买时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