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和合,终于有了机缘开始了解中医。在过去一直觉得太难,不知从哪下手。托紫因的福,给她调理身体的师姐一直在公益分享,正好赶上了她第五期的公益课堂。课堂上不少人也都是师姐的病患,一直也在跟我们现身说法中医的效果,主要是我们在学习的针灸这块。从来没扎过针的我也忍不住体验了一下。我是那种一看书、一学习就犯困的人,老师说针灸百会穴,四聪穴有效果,尝试了一下确实如此。
然后看到有人分享《经典中医启蒙》,也跟着买回来看完,包括觉得自己不可能会翻阅的《皇帝内经》也买回来,在哔哩哔哩找了视频跟着学习,也因此对中医有了一些非常浅显的初步认识。
这些年学习传统文化,古人对文化的传承,述而不作,是对“道”的发现和记载,而不是基于头脑的创新。中医亦是如此,神农尝百草,发现各种药材的作用,人体阴阳,金木水火土对应身体的不同脏器,跟外在节气的运行的关系等等亦如此。中医讲究治未病,当我们能够合于自然,懂得起居有时,饮食有度,即使有的一些问题,也能通过一些方式及时调整回来,就不会演变成更严重的问题。
中医更多的是在看不到的层面产生作用。针灸、艾灸、贴灸基于人体的经脉,可是这些穴位,从解剖学上是找不到的。左边的问题从右边下手,头上的问题在脚上下手,学的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可这就是经络。蝴蝶扇扇翅膀,在地球的另一端有可能发生海啸,这相当于身体里的蝴蝶效应。
这些方法是可以及时产生作用的,比如上课真的不那么犯困了,有人头痛好了很多,眼睛一下子就亮堂了等等。上课期间有什么问题,老师会给人扎针演示,然后时常能听到这样那样的反馈。
因为自己多年在用营养的经验,包括在这个环境十一年,看到很多问题也通过营养治愈。也会去想中医和营养对身体作用的关联性。
营养是物质层面的,是对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器质发生作用的。营养的补充比如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等,即使身体环境处在自由基,细菌、病毒的环境下,抗氧化能力可以让身体不被侵害或少被侵害。比如给身体提供材料、修复,如蛋白质的摄取,好的脂肪、身体需要的矿物质的吸收等等,给身体新陈代谢,新的细胞的生成提供了材料,好的细胞替代老旧的细胞,身体的问题也自然慢慢能够得到修复。再比如,免疫力提升,身体有能力生产更多的免疫细胞,去对抗进入身体的细菌病毒,自身免疫力增强,病状也就没有了等等。
就像树木的茁壮成长,要通过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物质等各种养料,养料的供应就属于营养的范畴。除此之外,树木所生长的环境也对它影响很大,气候,温湿度,空气污染,日照等等。对植物做试验,对它讲赞美好听的话,和讲不好听的话,植物也会生长出截然不同的样子来。这些信息层面,能量层面的影响,大抵可以粗略的类比成中医的作用。人体内也有这些内环境,湿、寒、热,这也是中医里用得很多的话术,是可以通过外在的这些手法去干预身体的内环境,从而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我们分享整体自然医学,讲究整体的概念跟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契合的。有相通之处,然而中医涵盖的内容更深广。西医分门别类,分得很细致,中医总是给人很笼统的感觉,就像传统文化,总感觉很混沌,不可分割,也很难分割。就像外国人说中国没有哲学,而古人的诗词歌赋里无不蕴藏着中国人的哲学。要学好中医,对传统文化也需要有一定的学习和认识,不然也很难成为一个好的中医师。
罢了,以我浅薄的认识,真的很难去表述更多,磕磕绊绊写到这里算是我初学的初印象吧。对于老祖宗的智慧我总是心存敬畏,说得不对之处也只是我太过浅薄,言不达意,希望不要被笑话才好。
刚刚过去的高考,即将开始择校选择不同的专业。以过来人的状态,我知道很多孩子其实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作为父母,很多时候也给不出很好的建议,只能看到说当今社会什么吃香,却也很难料到未来的走向。就像我当年稀里糊涂的服从调配进入建筑相关行业,当时毕业从学校出来还能作为加分项的专业申请到上海户口,如今连找份像样的工作都不容易。
各行各业大环境不好,做一行能够感受到一行的不容易,如果以未来有份好工作的目的来选择专业,大抵也会像今天的我辈一样,感受到生活的诸多不易。如果能够带着今天的认知回到过去,让我有机会重新选择专业的话,我想选择中医或者历史相关专业。身心健康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需要的,尤其是我们说精神文明越来越不如从前的时代,人们的身心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去关注到这一块。对人文的了解,对历史的了解,也能更好的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更好的去安住我们的身心。
全职十年有余,四年本科,三年硕士,所学专业对我的生活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对健康的学习,对世界的认知,无论我工作与否,都会对我的生活,对我这个生命有作用,继而影响到我身边的人。由此也想到,学生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如果能够选择对这个生命有帮助,而不是离开专业就感觉白费那么多年时间精力的专业,也会更有意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