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国教育-笔者不才,宽容看看

这几日lpl在国家对抗赛中勇获第一,欢呼之余不和谐的声音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便是关于台湾观众冷漠表现,以及向韩国队疯狂喝彩的行为。

当然这个不是我现在想聊的话题,这个事件让我想到年前看到的一些系列报道,大概就是坚持台湾与大陆统一的一些台湾人的文章。文章中不约而同地提到,“我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开始改变观念是从真正了解中国历史,包括中国历代政治制度之后开始的。”

我们都知道从09年到现在台独支持者的比率升高翻近三倍,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陈水扁2000年的教改,二是现在中国较为强硬的态度和一些对台政策。台湾的教改基本上就是一个去中国化的过程,将中国历史列入东南亚史中,然后缩减内容,顺便寻找台湾自己的文化根基。

当然我对政治知之甚少,也不敢妄谈,我今天想聊聊的就是爱国教育的切入点问题。在支持统一的那些台湾人口中,我获悉了不少他们读过的书,由于这也是高中历史老师给我们推荐过的书目中的,所以一种很强烈的认同感就产生了,所列主要有一些《资治通鉴与国家兴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近代史》等等,恰好这些书也是我高中生时期转变期读的书。其实我在高中的时候也是有一段改变的。这边摘一段高二的随笔,这段随笔主题写的是评陈丹青先生的《退步集》,正好有一段也和了主题:

“其实想想的话,我有很长时间中都是个“哇啦哇啦”的人。差不多就是初中在出租屋的时间,我像一头驴叫声赤红而响亮。向全世界广播我想出国读本,向所有人控诉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我的喊声又尖又锐又冷又亮。我叫的那样卖力,当时感觉是为了祖国一片天。现在想想其实我就是懒,不愿考试,加上一点崇洋媚外的俗气。让我显得那么偏激。我的偏激显然和陈老不同,陈老的偏激是心痛至极的呐喊,而我只是无知地聒噪。

我的转变

后来我有了这么大的转变,由于很多缘故。比方说上了高中,所有人都沉寂了。闭口不谈目标理想,大家都合于中庸。一夜之间变得或许狡猾或许麻木,我若再“哇啦哇啦”就显得太愚蠢与醒目了。

但这仅仅是我闭嘴的原因,而让我改变想法的还是因为我的语文老师。她教会了我太多——几乎重塑了我。

她给我们讲国学,给我们读乡土,念长歌短歌。让我自己独立而自发地读了那么多以前不会想碰的书。她那么博学,满腹经纶,让我那样敬佩。她是第一个让我从内心闭嘴而去读书的人。”

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都想关网页了,哇,李希又来兜售她的读书观了。其实我想说的就是 ,爱国并不是一个很虚空的事情,就像湾湾说的台湾爱国主义给人带来的不安定感,后来潜心读完一部分中国历史等等的那种落地踩实的感觉,它就是来源于一种阅读,经历,后的深深的文化认同感,在这种认同感之后,当爱国,是真的成长为维护与发展民族文化,才会有最恰好最有分寸的爱国感受。

这里我可能还想兜售一下瞿老师关于“感发”的概念,一个有阅读力的人,慢慢有了感发的能力,才慢慢拥有了体察整个中华文化的精髓的能力,才能拥有一种入骨的文化认同的能力。我觉得,中国整个教育还是太缺少这一块的启蒙。

这几年中国梦开始的一系列传统文化教育的增加现象,包括增加课本名篇啊,包括咱们学校的传统文化月的展开,能看得出来重视,但是还缺一点点启蒙,来防止它成为一种留于表面的活动。

会写这篇大意不明,相比其他几篇文章又没有什么文笔可言的东西一部分原因是在对某个笨笨进行中华文化素养再教育时的感想,另一部分原因是今天真的很闲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王富美,除了这个姓之外,“富"和“美"好像都和她没有丝毫关系。不过,幸好她还有个很疼她的老公。至少,她...
    宸小满阅读 635评论 7 5
  • 那天看了一篇文章,作者说自己的文章上了首页却没有多少人看,心里很不舒服,结果评论下面很多人都发出了同感。 写作,到...
    沈姐说说阅读 245评论 14 15
  • 直接双眼皮,不手术。换成钱行不?
    archMHC阅读 1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