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习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他很重要的生活内容,是他长大后也依旧需要做的事。想让孩子愿意投入学习,确实需要给他切实有效的鼓励。对于小学生,什么样的鼓励容易促使他学习?比较好的办法是:与他分享劳动成果。孩子到学校学习也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如果没有人可以分享,劳动的积极性会慢慢消失。父母有意识的每天鼓励他积极的参与学校中的劳动,就会效果很好。比如说孩子回到家,妈妈问孩子:“今天你在学校上数学课学了什么?”孩子会兴致勃勃地讲了很多,妈妈要说:“谢谢你讲了这么多,这些内容我都忘记了,你当了我的小老师”。 孩子会很开心”。过几天, 妈妈再次问“语文课讲了什么?”在孩子讲完之后 告诉孩子:“你唤醒了妈妈的记忆,我想起来这些内容小学时候也学过,谢谢你”。孩子会很有成就感,会更愿意与父母分享。
如果孩子始终没有学习方面的成就感,就会兴趣大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平平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比较少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就要补上这一块,让孩子在家里有学习的成就感。在期末,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学期你学到了什么?我记得数学你学了…,语文你学了…真棒,你学了这么多东西!”这能让孩子觉得原来学到东西就是成就,就是成绩,这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之后,孩子每次考完试回到家,不管孩子考得怎么样,父母总是笑眯眯的。我们不要让孩子感到我们对成绩非常在意。一个孩子学习了那么长时间,又经历了有压力感的考试,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孩子完成了学习,参与了总结学习成果的考试,父母就很满意,这就是很好的鼓励,也许父母都体会不到这样做的意义,有时候父母不需要讲什么,只要能够展现愉快的情绪,孩子就能体会到你的鼓励之意。
有些父母想要鼓励孩子学习,当孩子考得好就打电话告诉好多人,还买玩具,考得不好,轻则指责,重则打骂,这就会给孩子负面的感受,让孩子觉得考得好父母就高兴,考得不好父母就生气。孩子会很害怕考得不好,很害怕自己的成绩不能让父母满意,越害怕就越焦虑,越焦虑学习态度就越糟糕,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恰当的鼓励会促使孩子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促使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状态。对小学生来说,要让他有积极的情绪,投入学习更重要,他的内心才有力量迎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