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2,周日,雨
气温22°—25°,体感温度22°,露点温度24°,西北风2级,阵风风速22里/小时,AQI(cn)27-优。能见度7公里/时,薄霾。湿度89%,残月照射范围16%,月落16:00,日出5:33,日落19:27。
昨晚,忙着将点赞“长护险”的稿子写完,熬到凌晨3点半。虽然过了截稿日期,但我还是交给了局里负责老干工作的同志,为这次调研做个总结。
今早醒来已是7:45,虽然晕晕沉沉,但还是起床梳洗,先生已经做好早餐在等着。
照例打开扬子江文萃推文,说是健康故事,其实是一篇带着暧昧性质的情感故事。不知是虚构,还是记录的精神出轨,读完感觉到了一股酸甜味。如是,写下一段话留在了评论区,发到群里,得到了作者本尊的评价“谢谢你精彩的评读。深刻得很。”,也不知此话能否当真,权当一听吧。
雨打窗,淅淅沥沥,连绵数日未歇。入梅以后的潭州,开始进入雨季,很多植物疯长,各种蔬果亦是进入成熟旺季。
没想到,泰州赵光琦先生心中那颗酸甜的杨梅亦熟透了,杨梅乌闪闪欲滴,肉质外果皮红紫,斑驳着宝石切面般的光泽,令人垂涎。
读完赵先生这篇《雨季的杨梅》,我仿佛看到了“倚门嗅青梅”的画面,也闻到了杨梅的甜香,满口腔的涎水翻涌。
作者真会吊人胃口,每一个文字都活色生香,笔下那个拥有杨梅特质的友人晖无不令人喜爱,她的文艺范,她的小资情调,她对书画音乐的喜爱和践行,着实闪耀着宝石般的光泽。她是梦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只能生活在字里行间......
梦醒了,耳旁是老伴的碎碎念,是孙子麦兜尿湿的裤子,是温暖的人间烟火。
昨天回娘家,看到父亲更是衰弱,不知是晚餐时间超过了17点,还是父亲本身没有食欲,17点半我去送饭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睡到床上去了。我喊他:"爹爹,起来吃饭了”,他说“吃什么饭。”我说吃晚饭,他说不吃了。我说不吃怎么行呢,我告诉他有菌子炖肉,有葱煎蛋,有苦瓜。他说不吃了。声音微弱,他面朝墙侧卧,我俯下身凑近他的面部与他对话,他没有神光,眼睛似睁似闭。短促粗重的呼吸音随着起伏的胸部传出,干瘦的身躯卷缩在薄被里,在1.5米宽的老式架子床铺中间像一段弯曲的棉花条,宽度不足三十厘米,他不再是那个1.75,踩着单车奔跑的健硕男人。他现在迷糊睡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他坐在椅子上,头靠着椅背仰着打盹,嘴巴总是张开着,几颗牙齿在口腔里守着,他的脸上已经干瘪,可他的双下肢,左手掌却是浮肿的。他拒绝去医院,母亲和两个弟弟也只能是帮着料理他的生活起居。大家都进入了一个“等”的模式。
梅雨季节,整个世界都是阴沉的。这场雨还要持续多久?父亲还能在这个世界坚持多久?我不得而知。父亲的后半辈子是委屈的,是不甘的,是不讨人喜欢的,他的一生被自己的固执,不会做人,不会说话害苦了,他是一个聪明人,一个帅气的男人,一个有能力的人,可惜一手好牌被他自己打得稀巴烂。作为子女,我们只是尽自己的孝心保证了他衣食无忧,对他真正的需求从来没有过问过。甚至还斥责他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他最终成了家里的边缘人、纸片人。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