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夜曲欣赏讲记

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钢琴”这个词是说他把一生都献给了钢琴,一生只创作钢琴音乐。“诗人”这个词当然就是说他具有诗人一样的,丰富、细腻、敏感、内在的情感世界,他的作品像诗一样美,更像诗一样能够启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具有广阔的意境空间。诗人肖邦需要一种恰当的形式来承载自己诗意的内容,遍寻各种现有的音乐体裁,都不适合需求,于是,他就创造了一种新的钢琴音乐体裁——夜曲。

说到夜曲,大家马上会想到一种音乐体裁——小夜曲。小夜曲和夜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音乐。小夜曲产生的源头是在西班牙,晚上,小伙子拿着吉他、曼陀铃,来到心爱的姑娘的窗下,演奏乐曲,或者用乐器伴奏歌唱,这是用来表达爱意的爱情音乐。即使后来有很多专业作曲家也创作小夜曲,但内容上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依然是爱情音乐的范畴。莫扎特创作过一种弦乐小夜曲,脱离了爱情音乐的范畴,表达更为广泛的情感世界,之后,德沃夏克和柴可夫斯基也都创作过相同类型的弦乐小夜曲,但这些作品都是普遍人类共同情感的表达和转述。肖邦需要一种能够深入个人内心,将个人细腻的,瞬息变化的心理流动记录下来,表达出来的工具,于是,夜曲这种全新的音乐体裁就诞生了。

夜曲是一个内心情感世界非常丰富、细腻、敏感的,像诗人一样具有细致入微的心理世界,像诗人一样能够用精炼而富有动感的语言,将这种内心世界观察并抽象化记录下来的工具。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情景:一位敏感细致的艺术家,在安静的夜晚,独自一人陷入沉思。他可以思考许多种类的内容,从感情到感受,从痛苦到快乐,从哲学到人生……一切诗人一般的万千思绪都可以用夜曲记录和表达,如果用一个中国词汇解释夜曲,我想,“静夜思”可能稍微接近一些吧。

肖邦的很多作品都是无标题音乐,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他不告诉你。我们听众需要用心灵去感受,接近作者当时的内心真实,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情感所带来的内心触动。这种内心的触动是欣赏的关键,我们不需要能够准确地描述出作者的感受和想要表达的情感。音乐欣赏是个性化的活动,每个人欣赏音乐,从作品中感受、体会到许多对人心、人性、对世界、对社会的精细观察和特别视角。通过欣赏音乐,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扩大自己的情感阅历;通过欣赏音乐,获得对社会对世界的不同于自己的认识和看法;通过欣赏音乐,遇到与自己相同的情感和观点,从而会心一笑。

当然,无标题音乐作品的“标题”中间,还是会透露出一点儿提示信息的,比如,《降E大调夜曲》,大调往往具有积极、正面、明朗、快乐等属性,而由降号作为调号的作品,又有一些收敛,内在的属性,夜曲刚才已经了解了,是诗人一般内心情感世界的记录手段。综合看来,《降E大调夜曲》应该是明朗积极的,但又比较收敛,并不张狂的一首“静夜思”。相反,《升c小调夜曲》的音乐情绪就是完全不同了,小调具有内在、低沉、消极的情绪特征,但由升号作为调号的作品,又有些向上、明朗的属性,所以,这首《升c小调夜曲》整体上就表现了暗淡、低沉情绪下,却又不失希望,积极面对消沉的,诗人般的“静夜思”情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