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朋友问我古代哪些曲子用来唱词的,又有哪些曲子(例如词牌)用来谱曲填词的,元曲那些归劳动者演唱的除外。
我最好的建议呢是读一下朱光潜,朱光潜先生对诗词与唱词做过很好的解释。当然所有的诗词全可以唱出来,但我选一些较为知名且流传广又流传年代久远的曲子介绍给你们,目前想到的:①李白《乌栖曲》②张籍《湘江曲》③崔颢《长干曲》④李益《江南曲》⑤王昌龄《采莲曲》、《塞上曲》、《塞下曲》⑥王翰《凉州曲》⑦王维《秋夜曲》、《渭城曲》(又名《阳关三叠》、《琴心三叠》⑧卢纶《塞下曲》⑨刘方平《采莲曲》⑩于鹄《江南曲》……同朝代存在着一些模仿,于是其他诗人也写过这些题目的诗。举个例子互相称赞对方的: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李白赞王维)。同居长干里,两小无闲猜。(李白赞崔颢)
再如词牌:《风入松》(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鹊踏枝》(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凤栖梧》、《蝶恋花》)、《竹马子》(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曲玉管》(玉箫金管坐两头)、《木兰花》(木兰之枻沙棠舟)、《鹧鸪天》(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这些词牌由你去填词还可以自度(创作、划定)曲。
虽然杜牧《清明》、元稹《离思》等等,这些曲子都可唱,但后人引用不易看出是同一首诗词曲,例如王勃《巫山曲》引用《离思》: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同和元稹传出姐弟恋的薛涛《牡丹》: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换一句也行)
又有人问钱起《归雁》、罗隐《鹧鸪》、吴融《子规》是不是曲子名?虽然它们都能唱,但却不是曲子名。因为什么引来的雁、鹧鸪或新燕、子规(杜鹃)呢?而是因为诗中原有的琴曲音、古筝声、琵琶曲。例如《归雁》:二十五弦(古筝或瑟)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再如《鹧鸪》: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子规》:"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如烟。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有人讲这其中有《湘江曲》,其实没有,你会发现是鹧鸪自身的叫声或子规自身的叫声。不过这里面有一件事就巧了,"湘江阔"和"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有人看字眼类似便认定为是引用,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两句恰好是相反的,"湘江阔"说明涨潮即水势上涨,"秋水阔"说明旁系支流水势上涨而湘江水势平稳可以渡船。
我们在挑选曲子名的时候,相信你们是可以看懂化用或引用的。例如①此夜曲中闻《折柳》②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③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④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张仲素)其中《折杨柳》北朝乐府乐横笛曲名、《落梅花》晋代乐府乐笛曲名、《渔阳参挝》can wo1汉代乐府乐鼓曲名(即《渔阳掺》、《渔阳掺挝》、《渔阳三弄》、《渔阳三叠》、《渔阳三迭》、《渔阳曲》、《渔阳操》)、《关山月》和《陌上桑》为汉乐府乐、《行路难》是唐代顾况创作的乐府诗即唐乐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