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事

也不知是哪位上古先贤先说的这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个也就不去深入察究了,不过对于喜欢写文章的人来说,“抄”总是一件不太露脸的事,被人揭发有抄袭的文章,今后在这条道上是很难混下去的,所以后来又有一位先贤补了一句话,给文人一个台阶下,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今儿不说“抄”,其实更多地去看看,会发现,写文章更多的现象是:天下文章一大编,看你会编不会编。我们看文章,看小说,看历史,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又怎么真正能看透看明白,正是“是非功过任评述,是也江湖,非也江湖”。1996年大陆有一部清宫连续剧,当时就很红,主题曲和片尾曲更是经典,没错,李保田、王刚、张国立的《宰相刘罗锅》,主题曲《清官谣》,片尾曲《故事就是故事》,对片尾曲印象特深,这歌很有哲理性。大凡编写故事,为了让读者会有一种真实感,往往都会以“听说”来起头:听说什么时候,听说谁怎么了,听说那啥那啥啥。让人开头一看,就有代入感,这就有趣了。

《故事里的故事》头一句就唱了:我听爷爷讲了一个故事……怎么样,听爷爷讲的,所以我后面说的事儿,你问我,真的假的?我不知道,你也别问,你要真有疑问,用老郭的话说:“你就当真的听吧。”

看你能编不能编,这是有祖师爷的,谁呢?北宋第一文豪苏轼,苏子瞻。子瞻先生当时考进士的时候,写了一篇春秋好文《刑赏忠厚之至论》,是写舜帝和司法官皋陶的事儿,文章写的好啊,得到很多人赏识。当时的宋仁宗赵祯看了之后也是大加赞赏,只是赵祯不知道这个事儿的出处在哪儿。想想我们仁宗大帝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人,怎么会不知道呢?没在书上见过这段历史呢?太打脸了。赶紧找来当时北宋盛名的老文豪,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问他们这个故事的出处在哪里。老学究们一看,也没见过啊,那去问问苏洵吧,就是苏轼的老爹,写《六国论》那个。苏洵看了,也不知道啊,就回家问儿子,你这个哪里来的啊?出自何处啊?谁知道儿子微微一笑,回答说:“想当然耳。”苏轼一说完,把他老爹吓个半死,“儿啊,你这可算欺君之罪啊。”

歌曲接着是这么唱的:

故事里有多少是是非非,故事里有多少非非是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事;故事里的事,也许是从来没有的事。其实故事本来就是故事,故事就是故事故事就是故事。

这段唱得,有点像绕口令,又像贯口,不过,还有点道理。

所以,我们看历史、看小说,就是看故事,故事就是故事,就不用太较真了(如果是搞文学研究,那另当别论。当然如果能从故事里读出自己的理解,对自己有帮助,那便也是不错的,分享个人的理解也挺好)。这不,宋仁宗最后也没有判苏轼的欺君之罪,只是更赏识他的才华了,才会有了后来享誉古今的苏东坡。正因为有如此英明的国主,北宋才会有了盛极一时的三登之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在《音乐大师课》中听两个小朋友唱这首《故事里的故事》,很受感触。虽然这首歌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片尾...
    潇潇雨歇_7935阅读 4,882评论 0 2
  • 庞太师,三侠五义里的的二号反派人物,为毛说他是二号呢,头号坏银的桂冠我给了襄阳王,原因嘛大家都懂的,试问三侠五义里...
    三侠五义传阅读 4,121评论 0 4
  • 秋天的路边,叶子开始簌簌的往下掉落。有风,卷起落叶无数,旋转出优美的舞姿。 那些清洁工,拿着扫把追赶着、咒骂着。往...
    孤僧阅读 2,415评论 0 0
  • 如果说演讲是一种通用能力,那么会讲故事绝对是让演讲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关键一环。 但是,要讲好一个故事并不容易。 ...
    羊小彩阅读 3,621评论 0 1
  • "我听爷爷讲了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事是那昨天的事;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故事里有好事也有坏事。故事里有多少是是...
    四号棚阅读 3,64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