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心理科普01:情感粒度、提升情感粒度5法、2022平凡中的浪漫...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心理科普01:情感粒度、提升情感粒度5法、2022平凡中的浪漫...

点击蓝字查看完整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科普第1期:情感粒度

                                                                        


                                                                           01 语音共读

语音领读:点击蓝字查看语音共读

                                    


                                                                          02 人物简介

蛤蟆先生

主人公,继承了蛤蟆庄园,生活无忧无虑,典型富三代,曾经在别人眼中,热情时尚、爱冒险、夸张炫耀、是大家的“开心果”,不懂得拒绝(实则内心自卑敏感,软弱,用夸张行为作为掩饰)。

经历人生重大挫折后,不懂情绪疏导,矛头指向自己,深陷自我怀疑,抑郁不能自拔(用否定自我的形式,合理化自卑)。

原生家庭:外公是有名的牧师,爷爷和爸爸经营自己的家族企业(继承给了蛤蟆),但是父亲严苛,母亲懦弱,蛤蟆从小缺爱,叛逆,自卑敏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为了不辜负朋友们的好意,蛤蟆先生迈出了心理咨询第一步,见了心理咨询师苍鹭(lù)。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转变心念,以“主动合作”、“自愿平等”、“为自己负责”的心态,开启了探索、拯救自我。

最终唤醒了内在成长,冲破了原生家庭的内外束缚和压抑感,同时卖掉了象征祖辈荣耀,也是自卑根源的蛤蟆庄园,重新认识定位自我,修复自己的情绪空洞,重获新生。

獾[huān]

在他父亲般的威严下,蛤蟆踏出心理咨询第一步,能言善辩、擅长规劝、却缺乏耐心;智慧有责任感,同时又强势威严,极度自我。

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区议会议员),是社会道德与规则的化身,与蛤蟆父亲一样对蛤蟆严苛,某种程度是蛤蟆父亲的映射,经常让蛤蟆先生感到压抑。

但獾内心善良,最终成为了当地议员主席,执着于为民奉献。

                                                                            河鼠

第一个提议要带蛤蟆看心理医生的朋友,关心体贴朋友、助人为乐,精明能干,率真、明智、有妈妈般的温柔和絮叨(是蛤蟆先生母亲的映射)

喜欢写诗,追求“诗与远方”,情感细腻,能敏感捕捉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并会想办法回应并化解。

但其内心懦弱胆小,害怕探索未知,做事谨慎,面对权威人物时,会加剧其焦虑不安(比如说象征蛤蟆父亲映射的獾),却总对鼹鼠评头论足。

最后突破自我,战胜内心的焦虑,决定去南方管理朋友的书店。

                                                                       鼹鼠(yǎn)

第一个发现蛤蟆抑郁的朋友,是蛤蟆看心理医生的引导者,热情胆小,体贴善良,不善表达,有些自卑,时常怀疑自己。

河鼠帮它走出了无生机的老宅子,关键时刻帮助她,却每天对她评头论足,因此,她活在河鼠的阴影里,想摆脱却又离不开。

能觉察自己的情绪,并用自己的方式疏导发泄(比如背后吐槽河鼠),在父母面前属于乖乖懂事孩子形象。

最终克服了内心的自卑,第一个勇敢说出自己的计划,决定经营一家餐厅。

苍鹭

心理咨询师,知识渊博,智慧。

                                                          


                                                               03 故事梗概

                                                         第1章 整个人都不太好

整个环境都透露着前所未有的压抑,乌云阴沉、鸟儿和野鸭们一反常态的寂静,漆黑蜿蜒的河水里也潜藏着一触即发的危机。

鼹鼠的生活也充满着各种厌烦和焦躁,每时每刻都活在河鼠评头论足的影子里,难受却又难离,毕竟,鼹鼠每次遭遇,都辛亏有河鼠的善意营救。于是,鼹鼠一边背后吐槽河鼠,一边带着惨兮兮的心境走向蛤蟆庄园。

但令他吃惊的是,眼前的蛤蟆庄园失去了往日的雄风,到处充斥着落败景象,就连曾经热情奔放的蛤蟆先生也变得衣冠不整、神色黯淡、充满悲伤。

                                                          第2章 挚友前来相助

这一趟蛤蟆庄园之旅,并没有让鼹鼠放松,反而内心更加凌乱,开心果的蛤蟆怎么会变成这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回想曾经衣着光鲜,风度翩翩的蛤蟆,鼹鼠意识到蛤蟆脏兮兮的背后,一定是承受了精神和内心的巨大变化。

回到家,鼹鼠自然把蛤蟆的事情都告诉了河鼠,晚餐过后,他们心照不宣地沉浸在忧虑里。终于,周报上的一则心理咨询的广告打破了沉寂的气氛,他们想,也许明天可以尝试去说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帮帮可怜的蛤蟆。

第二天早上,他们满怀如何帮蛤蟆的心态,奔向蛤蟆庄园,路上偶遇智慧负责、却自以为是的獾,他严父般的气场经常能震慑住蛤蟆,这次,他要不容置疑地告诉蛤蟆,必须振作起来!

三个人携手共进蛤蟆庄园,帮蛤蟆走出悲伤

                                                           


                                                                      04 心理科普

                                                             心理小贴士1:情绪粒度

“情绪粒度”(emotional granularity)是FeldmanBarrett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指个体在情感体验和陈述中,分辨并识别自己具体感受的能力,关系着体验世界和感受自身。

研究表明,情绪粒度得分越高的人,调节管理自己或共情他人的情绪能力越强,压力迁移能力越快,自我意识越高,情绪经验更开放、自我感受到的人际关系质量越高,越不容易生病。

在压力情景下,高情绪粒度的个体能用语言描述情绪状态,很少用躯体化形式抒发情绪,也不太可能出现饮酒过度的情况。

提升情绪粒度视频[3],时长01:02(点击蓝字查看视频)

研究表明,情绪粒度个体不仅心理更健康,其寿命也会更长。当一个癌症患者更频繁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时,有害炎症的发生率也在降低。

耶鲁大学情绪智力中心研究表明,拥有更多情感概念和词汇表达的学生,其社会行为和学业成绩也更好[4]。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内心自卑的鼹鼠能及时用语言解读、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比如“生活让他厌烦“,“让他焦躁”,”使他感到内疚”,“了无生趣的老宅子”,“一群欢乐的小伙伴”,“一时百感交集,情难自禁”,“愤愤地嘟囔几句:你这贼眉鼠眼的啮(niè)齿蠢货”。同时,他也能共情并意识到,蛤蟆脏兮兮的背后,一定关联着内心的巨大变化

相比鼹鼠,同样内心自卑的蛤蟆先生,情绪粒度就很低,遭受生活巨变后,没有用语言表达并调节情绪,以每日酗酒、破坏环境等躯体化形式排解愤怒和压力,身上沾满食物的油渍,悲伤地把自己埋在椅子里,陷入抑郁无法自拔,见到鼹鼠奔溃大哭。

                                                         


                                                                  心理小贴士2:

                                                           情绪粒度测试(免费)

Kang& Shaver(2004)设计出了14题的量表,用来测试一个人的情绪广度与对情绪的区分度。想知道自己的情绪粒度怎么样?点上面蓝色开始免费测试[5]

                                                           


                                                           心理小贴士3:

                                                        提升情感粒度方法

【方法1.积累情绪词汇】

积累情绪粒度词汇

e.g.学习已有情绪词汇,比如蒂凡尼·瓦特·史密斯的《心情词典

e.g.多读书、观看电影,人物纪录片等[6]。感受并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积累丰富细腻、表达心理状态的情绪词汇,提高自己的情绪感知能力。


                                                       【方法2.记录情绪日记】

记录美好感受(使用情绪粒度词,若找不到合适词,可自创)

e.g.一句话心情日记;每天3件感动事件与感受。

记录日常感受

e.g.记录喜怒哀惧等各种积极或消极的情绪。

对比记录前后的感受,体会情绪细微变化[6]。

                                                     


                                                       【方法3.刻意训练情绪粒度】

有意识地训练感知情绪能力

e.g.刻意学习情绪知识,体会相似情绪的感受差别。

积极情绪: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爱等

消极情绪:嫉妒,孤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

e.g.刻意、悉心感知自己和他人,揣测对方的情绪状态。

e.g.亲子/人际互动小游戏(提升彼此情绪粒度)

视频:训练情绪粒度(亲子游戏)[7],时长01:2(点击蓝字查看视频)

方法4.日常深入沟通:

人际互动和走心交流

e.g.亲朋好友间常沟通,同事家人间日常聊天。

e.g.找信任、懂自己的人深入沟通情感(环境足够信任和安全),体会并理解彼此情绪[6]。

                                                            


                                                           【方法5.专业心理咨询】

澄清和梳理内在经验[6]

e.g.回忆和讲述自己生活经历,重新品味。

e.g.触及深层情绪情感体验。

e.g.重新感知和理解情绪。

e.g.修复自我的情绪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6]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M].华夏出版社:43

                                


                                                                     05 今日思考

1. 河鼠对鼹鼠“无微”的照顾,给鼹鼠带来了什么?鼹鼠内心最需要的什么?

2. 同样自卑的蛤蟆先生和鼹鼠,在情绪表达方面有什么区别

3. 当情绪来临,您是如何处理情绪的?

                                                     


                                             06《2022平凡中的浪漫》视频[8](点击蓝字查看视频)

最近让我感动不已的视频,分享给大家,一起感受最动人的爱与温暖,提升情感粒度。

感恩2022,风风雨雨一路同行,迎接2023,温暖四季让爱继续...

          


                                                          (点击下面蓝字查看其他心理科普)

【总第8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科普第2期:什么是心理咨询、无条件接纳

【总第7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科普第1期:情感粒读、提升情感5种方法

【总第6期】疫情有情,给爸妈的一封信(叙事疗法)

【总第5期】倒U曲线+10大心理技术....缓解考前焦虑

【总第4期】心理暗示,生成效应...提高线上课堂效率(课中)

【总第3期】心锚法,破窗效应,回归高效线上课堂(课前)

【总第2期】10种行为,激活大脑潜力,认知力、专注力...

【总第1期】严重注意力缺陷童漠男,快乐学习的逆袭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